分享

《找谁商量?》

 野之老 2017-12-04
找谁商量?那要看什么事了。一般都是这件事跟谁无关就找谁商量;这件事如果能给哪类人带来利益或者麻烦,此处先特别强调一下,千万可不要找这些人商量……

道理很简单:假如您要做的这件事能给一些人带来利益或者好处,那么他们当然无论如何都会促成此事了;因为他们才不管您要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有背于公德或者这件事是否真的就适合去做呢,他们考虑的只是,只要做这件事对他们自己来说有利就行!相反,做这件事如果能给一些人带去麻烦,那就更不能找这类人商量了。一样的道理:假如您要做的这件事后果能给一些人带去麻烦或者害处,那他们理所当然地无论如何都会劝阻此事了;因为他们同样也是不可能去理会您所要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有背了公德或者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是否真的适合去做,而仅仅只是因为这件事如果做了,结局会对他们不利罢了……

刑讼学上把这叫做“利害攸关方”,还有就是在各种比赛中选裁判或评委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所谓的“规避制度”!之所以要这样,目的都是想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及追求一种尽可能的公平与公正……

而现实中,我们做事要想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那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比如《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一书就为我们讲了一个“与狐谋皮”的故事:“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此事情的原委其实是有关孔子的。鲁国国君鲁定公想让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一职,但群臣们都持反对意见;鲁定公一时拿不定主意,本打算跟群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不想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便问左丘明此事:“我想让孔子担任大司寇,你看看这事要不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丘明回似乎没有多想便立刻回答道:“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一旦担任了官职,其他的好多德才不足的人就得离开官位!而大王您却要与那些因德才不足而要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此事,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呢?我曾听说过一个故事,说周朝时有个人非常喜欢穿皮衣服,也爱吃精美的饭食。有一天这人打算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他就找狐狸商量说:‘我想做件皮大衣,请把你们的毛皮剥下来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就全逃到山林里去了。过几天这人又想用肥美的羊肉去祭祀,于是他便找到一只羊说:‘请帮帮我的忙,从你们身上割下一块肉来,我要准备去祭祀用。’还没等他说完,这羊就吓得狂呼乱叫,夺路而逃,并互相报信其他羊群一齐钻进树林子里藏起来了。这样,那人十多年来没有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也没有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问题的根结就在于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大王您现在一方面打算让孔丘当大司寇,另一方面却与那些因此而面临丢官危险的人去商议此事,您这样与那‘与狐谋皮’、‘与羊要肉’的做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