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兰古国资料专辑续三

 大小熊猫哥 2017-12-04

.魏晋时

魏晋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屯田主要集中在楼兰、高昌、尼雅三地。

1.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黄初元年【222】二月,鄯善、于阗、龟兹各遣使者奉献,是后西域遂通, 置戊己校尉。”

 2.马可波罗《汉文文书》所收录的出土于楼兰的227号木简记有“口口口卒……楼兰耕种”的文字;简753号中也多次出现“大麦”、“禾”等农作物的名称,及类似于“将梁襄部见兵二十六人,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禾一倾七十亩,筯五十亩,溉五十亩”的文字。汉简的这些记载,无疑表明当时曹魏王朝在楼兰的屯田有着相当的规模。     

 【摘引自:马大正著《新疆史鉴》】 

楼兰出土文物中所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木简,是记载有前凉建兴十八年(330年)纪年的木简。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楼兰水源枯竭,屯田生产无法进行,西域长史府被迫迁移。

江硕朋《中国的庞贝”—神秘古城楼兰》

 

.南北朝时期

1.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337一约422)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这类叙述首先混淆了楼兰古城与楼兰国的不同概念;其次,把法显描写敦煌通往楼兰的早已废弃的戈壁沙漠古丝道的艰难情景误解为楼兰国已经消失。当属楼兰国南迁改名鄯善国之前楼兰古城遗址的景象。并非鄯善国的实情。史籍显示,到隋唐时期,鄯善国还是吐谷浑人的领地,并未消失。】

2. 秦弘始元年(399),法显和同学数十人,从长安出发西行,……法显等五人与李浩所遣的使者一起告别在张掖遇到的宝云等人先行,穿越沙漠区。沙漠区有热浪,凡遇到者,无一生还。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法显一行只能靠太阳辨方向,以死人枯骨为路标。经过十七日的艰难旅行,到达鄯善国(即古楼兰国,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住在这里一个月,了解到这里流行小乘佛教,出家人都说天竺话,写天竺字。-----网络文章“高僧法显”

3. 其在西域诸路,第一难关,厥为流沙。法显《佛国记》云:“沙河中多热风,遇则无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帜。”(注释:《佛国记》此段原文为:“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似,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慧立《慈恩传》云:“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四顾茫然,人马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注释:原误作“卷”字,今改正。)”沙,散如时雨……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注释:“渴不能前是时”数字原脱,今补。)四夜五日,无一滴沾喉,口腹干燥(注释:原误作“燥”,今改正。),几将殒绝。”此其艰悴,可见一斑。----网络文章佛学研究十八篇

按: 莫贺延碛 唐代称西域为碛西”,“指敦煌与哈密之间的流沙大碛,也称莫贺延碛莫贺延碛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唐时此处以西皆称域西”,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西域的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