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献忠不怕左良玉,为何独怕一个县长?

 思明居士 2017-12-04

张献忠不怕左良玉,为何独怕一个县长?

剧照

崇祯八年(1635年),大队农民军兵临桐城,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义师”——挣扎于死路的平民,以为这回看到了活路。一个老农拦住几名兵士,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民军一个小头目说:“哎呀——既然那么苦,何必活在世间?”顺手一刀,把老农杀了。

置民于活路,又置民于死路,张献忠拉起的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本文为连载,相关阅读请搜索头条号)

忽悠掉的大脑袋

但是,张献忠脑袋依旧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李自成陷入绝境,张献忠日子依然滋润,原因很简单:解决掉李自成,朝廷准备使第二枪,枪又有急用——崇祯十一年(1638年),多尔衮、岳托率领的两路清军越过长城,兵锋指向了大明朝的心脏。

主要人马拉去急救,本应享受“特级护理”的张献忠不得不被凉在了一边。不作死就不会死,张献忠的人马确实需要休整,主动挑战说不定就是死路。不投降,不造反,只能玩忽悠。

但是,张献忠的问题一日不实质性地解决,熊文灿也一日睡不着觉。熊文灿并不糊涂,对外宣传张献忠是真降了,那也只是说说而已。所以,隔三岔五熊总督都给张副总兵出点题目。有几次缺兵,熊文灿想一箭双雕,找张献忠“借”。张献忠没有缴械,因为张献忠有“忠心”,需要留着队伍为朝廷“效力”。这个说法,也算说得过去,熊文灿也曾顺水推舟表扬过他。你留我借,天长日久地借下去,被借成穷光蛋是迟早的事,张献忠不会干的。

熊文灿要借,张献忠也不能不借,撕破脸皮对谁都不好,所以也只能忽悠,先答应下来,然后给熊文灿回话:事情的落实要点时间,迟几天,再迟几天。几天之后,下文当然是没有,因为新理由肯定会出来。

熊文灿知道张献忠在忽悠,不愿较真,是因为自己也在玩忽悠。并且,这种想法比张献忠还早。

两年前,熊文灿接到调令,即在庐山咨询过空隐和尚。所谓旁观者清,体制内那是听不到真话的。熊文灿的咨询事项还没提交,空隐和尚就给了他三个字的答案:公误矣!

熊文灿条件反射般地回了个“为什么”。空隐说,那你掂量掂量,你有能搞定流贼的士兵吗?

这个没有。接着空隐来了段文言文:“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

熊文灿的文化水平没有问题,他回答空隐:指挥大局,独当一面的将才,这个真没有!

空隐甩出的包袱,一点都不幽默:皇上对你万般器重,事实上你又无兵无将,结局大概就是杀头。

熊文灿沉默半晌,试探道:招抚行不?

这是熊文灿成功的起点,也是自己强项。空隐的结论是:流贼,不是海贼。

时过境迁,发达地区的经验拿到贫困地区来,熊文灿成功的起点就这么成为他成功的终点。

熊文灿对张献忠始终不采取强硬措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熊文灿的忽悠,很有一点明智的色彩。

张献忠不怕左良玉,为何独怕一个县长?

剧照

张献忠对熊文灿的事忽悠,对自己的则十分实诚。他住在谷城,除了天天练兵,还认真补习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张献忠找了秀才,给自己当军师。军师潘独鳌,又作潘独骜,湖北应城人,秀才出身。别瞧不起秀才,洪秀全学历其实还不如他,造反的活干得照样惊天动地。张献忠到来之前,潘独鳌就拉过一支三十人的队伍,不过那时是准备打张献忠的。关键时刻,潘独鳌审时度势,归顺了张献忠,可见在他的眼里民军是一去潜力股,比起资不抵债的国企是值得投资的。张献忠对潘独鳌很器重,后来还让他的儿子当自己的礼部尚书。潘独鳌干活很卖力,经常加班给张献忠部的军官补习文化,张献忠和他的大小头目也由此知道了“孙子兵法”。从这个时候起,张献忠的民军就不再是乌合之众了,战略战术也与官军缩小了距离。

除了练兵,学习文化,张献忠开始学习行政管理。谷城这一带,张献忠安排人收税收费,抓贼断案,跟老百姓的关系搞得也比较好,随便杀个老百姓开开心的事几乎没有。没事的时候,张献忠还到处视察,俨然自己是谷城县长。

假县长太敬业,真县长就不干了。谷城县令阮之钿,桐城诸生。阮县令如今知道他的人很少,但与他有关的两个人很有名:阮大铖,刘若宰。前者是他本家,后者是他亲戚。阮之钿的县令帽子,便是状元刘若宰帮忙争取来的。

但是,阮县令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自打张献忠的部队被安置在县境,阮县令的日子实在没法过。该阮县令收的税,被张献忠收了,总不能让老百姓交两次税,完成自己税收任务。更麻烦的是张献忠不仅收税,部下还又四处抢掠,造成社会治安问题。阮之钿找张献忠交涉,张献忠说:你是朝廷的地方干部,我是朝廷的部队干部,部队供给不足,你应该负责,我们自己想办法,没去找你就算不错了!

阮县令这个窝囊实在没法说,眼睛始终盯住张献忠的一举一动,巴不得早点解决。崇祯十二年(1639年)年初,阮县令的关注有了重大成果:张献忠密见了一个人。经过秘密侦察,阮县令大吃一惊,这个人竟是朝廷“一号通缉令”上的主角:李自成!

成天忽悠,以改邪归正自居,张献忠还能蒙过一些人。但李自成改行当官兵,可是他自己都没说过的。打得只剩下十八个人还不肯求饶,李自成与张献忠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两路人。在混得最倒的困难时刻,李自成又跋山涉水只身来到张献忠大营,不是求张献忠给两个钱花,而是要把造反大业进行到底。

阮之钿对张献忠的图谋,已经一清二楚,恰好同乡方孔炤巡抚湖广,方孔炤是个主战派,本来就不相信张献忠是真投降,于是八次上书要求把张献忠给解决掉。但是,所有的报告都没有下文。

熊文灿不是相信张献忠有诚心,而是对自己没信心。撕破脸皮打起来,怕的是不是张献忠的对手。更重要的一点,张献忠送了他不少的钱,还有不少古董。张献忠虽说文化水平不高,但搞到的古董却没有一件是赝品。阮县令对朝廷倒是实诚,但这么长时间,也没给过自己什么好处啊!

张献忠就不一样,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给熊文灿送份礼,分量还不清。除了熊文灿,远在京城的高官司,他也不嫌麻烦,经常派人专程送礼,顺便打听点信息。

阮县令不够客气,那是因为他官太小。张献忠如今是个副将,按照体制内的规矩,也没有哪个上级对下级点头哈腰的。对上级和关键人物,张献忠还是很讲礼节的,拜见时都是行下跪礼,还且很规范,尽管讲礼貌、讲规矩他打小就不习惯,为了工作需要,这些年算是磨练出来了。

官场正规礼节,张献忠懂。细节问题,他也无师自通,熊文灿等高官的住处,他还时常去串串门,联络联络感情,加深加深印象。所以,怀疑张献忠贼心不死,熊文灿多少有点于心不忍。左良玉、方孔炤、阮之钿等三番五次地提醒要防范张献忠,甚至要解决张献忠,熊大人觉得可能与张献忠没有送礼有关,或送礼太少有关。也可能是这帮人站着说话不腰痛,万一军事行动出了差错,领导责任谁来承担?类似的报告太多,熊大人统一口径回复:不会的!

大人有大量,左良玉、方孔炤提了多次没有结果,最终说说也就算了。阮之钿做事太较真,熊文灿不肯干的事做要去干。当然,剌杀张献忠,阮县令是做不到的,他能做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让张献忠安心在政府部门工作。于是,独自一人来到张献忠大营,承诺只要张献忠不造反,可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担保张将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张献忠真想上前一个嘴巴把他抽死,但是忍住了,改送阮县令一顿臭骂。张献忠嗓门大,话又脏,并且还是书上找不到的新词。阮县令一时想不开,回家之后在墙上写下了张献忠早晚必反这样一段话,拿起“农药”便喝了下去。幸亏是古代 “农药”的科技含量低,阮县令想死没死成,但是留下了后遗症,经常生病。

或许是李自成的反动宣传起了作用,或许是内部情报搞得太准:满清大军大举入侵,张献忠心里发怵的孙传庭、洪承畴全都去了辽东,朝廷很难顾得上湖广的事。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依旧戴着熊文灿给的副将帽子,毫不客气地打起了官军。

张献忠重新起事后的第一站,是拿下谷城县城,这对张献忠来说太容易。轻而易举地拿下谷城,民军打开监狱放出囚徒,还发动群众跟着造反,还把阮县令上班的地方放火烧了。县城里的官员全都跑了,阮之钿很有士大夫的气节,在家里第二次喝“农药”,药还没找到,张献忠派人来了,让他投降,他不降;让他交官印,他不交。张献忠能搞掂熊文灿,就是搞不掂阮之钿。盛怒之下,张献忠砍了阮之钿,再挫骨扬灰。这一天,是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六日。

顺手拿下谷城县,张献忠也不像过去急着去抢第二家。按照事先的秘密约定,赶去与曹操会师。

曹操,跟曹丞相没有关系,真名叫罗汝才,出生地及后来的简历与张献忠如出一辙,投降后的安置地是郧县。两股民军合兵一处,然后大军开溜!

不开溜,等于呆在官军的包围圈。

重举大旗,张献忠发布了史上最奇葩的檄文,通篇不讲自己的正义之举以及豪迈决心,而是一份大字号的送礼清单:受贿人姓名,受贿金额,详略得当,一清二楚,没有一句废话。

经济问题被举报,熊文灿也顾不得许多,就算坐牢也比掉脑袋好。更好在手下有个左良玉。左总兵提建议熊大人不听,熊大人下命令左总兵还是雷厉风行地执行,因为他对张献忠超喜欢,过去经常打,每次都打赢,自己的身份地位,等于是张献忠这个陪练送的。

追到襄阳附近的罗山,左良玉与张献忠两军遭遇。准确地讲,不是左良玉追上了张献忠,而是张献忠等到了左良玉。潘军师传授的“孙子兵法”普及本,张献忠运用得出神入化:民军布下的大口袋,网住了河南总兵张任学,也网住了左良玉的几万官兵。左良玉的能耐确实比张任学大,最终带着几百残兵逃了出来。

左良玉回来后停职反省了,因为他不光打了败仗,还把总兵官印给弄丢了。丢在哪,根本想不起来。

最惨的是熊文灿,辛辛苦苦忽悠了几年,最后把自己的脑袋给忽悠没了。

张献忠不怕左良玉,为何独怕一个县长?

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