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科普哪家强?北京协和医院来!
权威知识的生动解读,温度科普的倾情打造,公众素养的稳步提高,这是北京协和医院秉承优良传统、发挥专家团队优势致力于健康科普工作的初衷。为了呈现一场高水平的科普演讲,各战队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作了充分的准备,选题既结合协和特色与优势,又展现医者情怀和境界,既有科学性和普及性,又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准分子激光准不准?”、“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基因的故事”、“兄弟!你的‘蝌蚪’还好吗?”、“消炎不是你想消,想消就能消”、“深夜食堂”、“生死‘器’约”……这些诱人的标题与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临床上病人问得最多的问题。
未来几周,小编会持续推送最生动的科普大赛现场给大家,还在等什么呢,快让你最关心的亲朋好友一起关注起来吧~~
今天,我们先来跟随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朱盛大夫看一看,一颗“糖豆”是怎么成为祸端的吧!
妈妈的“糖豆”真好吃,可是我好难受啊!
前段时间,妈妈发现3岁的乐乐居然酥胸微隆,隐约有了玲珑的突兀,可就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该出现在这么小的姑娘身上,怎么回事呢?于是妈妈开始搜寻一切可疑的证据链。
膨大剂、瘦肉精还是地沟油?脑海中有一万只催熟的鸡奔腾而过,连雾霾也被列入嫌疑对象,抽血检查等跟各种折腾也依然没有找到让孩子早熟的真正元凶。无奈来到协和求真相,还是协和医生经验丰富,说回去检查一下家里的避孕药吧。其实一开始这位妈妈是拒绝的,因为避孕药她一向藏得很深,但直到全家出动翻出了这个——吃到只剩下壳的空药瓶,这才了了这桩悬案。
真凶在此
如今穿白大褂的不只是会看病,他还可能。。。会破案!
因为现在熊孩子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他们日益增长的探索欲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零安全意识之间的矛盾了。
大家可能都觉得儿童误服药物这事离我们好像很远。真是这样的吗?好,那我们来用数据说话。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每年有超过600名儿童因药物中毒而死亡,其中80%为儿童自己误服。也就是说这样的意外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很有可能就发生在大家身边。
另一个案例中,一个小女孩对着藏在抽屉里的一瓶维生素大快朵颐,等妈妈发现时,里面30多粒小药丸早已吃个底朝天。当分不清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是药片,还是糖豆的时候,熊孩子们都有着谜之大无畏敢吃敢当精神。嗯,这个是甜的,可以再尝一个。这个是苦的,嗯,可能下一颗就不一样了,再来一颗。
所幸小女孩遇到的是维生素,最后没什么大事。不过不要以为人家是维生素,你就可以拿他当空气。
假如不幸遇到的是——Vc泡腾片呢?
Vc泡腾片
咱们这个泡腾片可非等闲之辈,您要想干吞,它会让你很好看,口吐白沫,帅不过3秒一定生无可恋欲罢不能。
我们向装好水的气球中装入泡腾片,气球涨得越来越大。试想,这场面若是发生在你嘴里、食道里、肚子里,当年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肚里翻江倒海也不过如此吧。
保护我们的孩子,请收好你的药瓶。
所以说,泡腾片不可吞,不可嚼,而是泡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现喝现泡;泡好了不喝有两个结果,一是容易变质,二是被人喝掉了。这才是泡腾片的正确打开方式。然而就在2年前,一位1岁半的幼儿就因为就水吞泡腾片而窒息死亡。
有数据统计,误服药物中毒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家长们对儿童药物中毒的关注意识,却远远低于跌落、交通、触电的关注。
我们呼吁药品要放得更高更远,但是我们的问题又仅仅在于药品放得有多高,藏得有多深吗?不,我们问题在于意识。正是家长们“看似与我不相干的”不以为然,才有了孩子们那些触目惊心的悲剧。希望这篇小科普能让大家对药品存放的安全意识更进一步,否则,生活中的药物安全隐患就会像刚刚实验中的气球一样,保护我们的孩子,请收好你的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