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在北京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今年全国的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有了新变化,广东首次跃居全国第1位,打破了过去9年屈居第2的格局,江苏、北京、上海位居其后。整体上看,2017年全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呈现出新特点,区域创新的不平衡性对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年度研究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7年。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整体上2017年全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正在形成。同时当前中国区域创新“三跑并存”的态势依旧,东部地区仍然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依然较弱且各个地区的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今年《报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广东创新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1位。
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谈及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位的原因,他分析,广东创新能力突出反映在创新的开放度高,外贸经济发达,且市场活力较好,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具备宽松的创业环境。特别是深圳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蓬勃发展,正成为引领广东,乃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广东在研发投入、技术转移以及创新载体培育方面狠下功夫,部分指标翻番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多项指标排名均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2016年全省研发(R&D)投入经费支出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1.5%,跃居全国首位;研发投入强度(R&D/GDP)也达到2.56%的新高度。专利产出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15.56万件,同比增长49.7%。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内技术成交额是上年的3倍多,跃居全国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额、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研发经费外部支出额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总量跃居全国第1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全国最多。科技金融产业加速融合,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获风险投资额是上年的2.4倍。从报告还可看出,虽然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位,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仍然不足,仍需不断扬长补短,争取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报告》显示,排名上升的地区有8个,分别是广东、湖北、湖南、辽宁、江西、宁夏、云南和青海,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是湖北,上升了3位; 排名下降的地区有9个,包括江苏、安徽、陕西、贵州、广西、甘肃、黑龙江、山西和西藏,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是黑龙江,下降了4位。 创新领先地区的优势明显、各具特色。如广东创新能力突出,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开放度高、外贸经济发达,且市场活力较好、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具备宽松的创业环境;江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方面,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北京的优势在于丰富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源所带来的强大的知识创造能力,以及以中关村企业为代表的大量科技中小企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等;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沿袭了历史上对外开放、自由贸易的传统,集聚了一批大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开放度不断提升。 《报告》同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转型发展需求迫切的背景下,传统的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资源型省份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巨大压力,地区之间的分化趋势开始显现。如东北三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之一,但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仍不尽如人意,黑龙江仍呈下滑态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省份之一,黑龙江需要抓住转型升级的大机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下大力气,进一步开放市场,给创新型小微企业释放空间和发展活力。
为大家提供与创新生态相关的观点、案例及新闻时讯。 |
|
来自: 昵称29322182 > 《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