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随黄简老师游学 | 王羲之故居 7

 晶鑫森淼焱垚 2017-12-05

現在說王羲之捐宅為寺的地方,有山東臨沂、江蘇湖州、浙江紹興和嵊州等處,王羲之似乎是捐宅專業戶,老是喜歡把家宅捐出去。


王羲之不是單身,而是一大家子人,就算王羲之死了也沒法捐,捐了家人怎麼辦?


臨沂是王羲之老家,王羲之出身的地方。當時北方大亂,有點身家的人都南渡長江,這樣一來,老家住宅可能空出來。但你注意,王羲之當時還小孩子,即使照有些人說的他出生於303年,逃難時也不過五歲。另一說王羲之出生於307年,那逃難時還在吃奶。


研究歷史,要找關鍵人物和早期文字資料,比較可信。


王羲之的七代孫智永,兄弟兩個都轉信了佛教,做了和尚。智永有徒弟,有一個比較出名,叫辯才。智永去世後,王羲之《蘭亭序》就傳到辯才手中,後來唐太宗派蕭翼「智取」《蘭亭》,難聽點是「騙取」。辯才的出名,就是上了蕭翼的當。


辯才也有徒弟,叫玄素。在武則天那時,玄素已經很老了。


有一個何延之採訪了玄素:「長安二年,素師已年九十二,視聽不衰,猶居永欣寺永禪師之故房,親向吾說。」


辯才說什麼呢?說當年蕭翼來騙《蘭亭》的故事,老師怎麼上當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就由何延之記錄下來。


長安是武則天的年號,長安二年是公元702年,距王羲之去世大約三百四十來年。


請注意玄素「猶居永欣寺永禪師之故房」,他住的地方,就是智永當年住的永欣寺。


何延之《蘭亭記》說:

「﹝智永﹞兄弟初落髮時,住會稽嘉祥寺,寺即右軍之舊宅也。後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永欣﹞寺。自右軍之墳及右軍叔薈已下塋域,并置山陰西南三十一里蘭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於釋教,故號所住之寺為永欣焉。事見《會稽志》。其臨書之閣,至今尚在。」


也就是說,智永兄弟出家後住過兩個地方,一是會稽嘉祥寺,二是山陰永欣寺。


要注意的是,普通人出家,是投入某一個寺廟,如魯智深出家,先要剃度,睡的是大統鋪,一早要起身念經,還有種種戒規。智永這兩兄弟如何受得?他們出家是在自己家中,家中也不是全部,不是把其他家人趕走,而是家的一部分為寺。這樣就出家了。


我有不少香港學生是信佛的,有些學生在家中闢一處地方,放上佛像、各色供品,這就是佛堂。有時候還請和尚尼姑來講經,或幾位信徒一起參拜交流。智永就是這種形式。


當初我走過香港某條路,看見一個招牌:「十八樓某某寺」,心中很奇怪,這不是民宅嗎?後來才知道,這確實是佛寺。


在加拿大溫哥華,也有一些人把家中一部分改為佛堂,然後登記為一間公司,還可以抵減稅務。


所謂捨宅為寺,就是這樣的。王羲之故宅房子必然很大,你到紹興魯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等處看一看就知道,招收多兩個弟子都不是問題。


智永另一個弟子是虞世南,虞世南好像沒有出家,他是餘姚人,到智永這裡來只是來學書法的。你今天如果投奔我,我家可沒地方給你住。


何延之說,「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能崇於釋教,故號所住之寺為永欣焉。」請注意,這永欣寺也是這兄弟倆「所住之寺」,只是出家的部分加了一個號而已。


好了,回過頭來說說現在的紹興戒珠寺,牆上大事記是這樣寫的:

「昇平四年﹝360﹞,王羲之歸隱田園,捨宅為寺。


南朝陳太建二年﹝570﹞,寺初名昌安寺,有僧定光來寓寺中。

唐大中六年,始稱戒珠寺。」

何延之明明寫著「﹝智永﹞兄弟初落髮時,住會稽嘉祥寺,寺即右軍之舊宅也。」


智永就是南朝陳隋間人,和僧定光差不多同時。

戒珠寺大事記有沒有嘉祥寺這名稱出現呢?

沒有。


前兩天我寫道:「從360年到570年,足足有210年,這二百年寺廟叫什麼名字呢?」如果是王羲之舊宅,那就是嘉祥寺。


但戒珠寺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嘉祥寺。在智永住嘉祥寺的同時,有一個和尚定光進駐昌安寺。


智永活到了隋朝,他沒有把王羲之故居嘉祥寺送出去,改名昌安寺。

老實說,就憑戒珠寺只有一進的規模,說大殿就是右軍故宅,實在太小了一點。


關於這問題,寫起來還很長,那要另撰一文了。


我只想對那些到處造墨池、鵝池之類景點的人說句忠告:兄弟,忽悠也是技術活,有點文化含量的,先靜下心來讀幾本書吧。


我這遊記到今天結束吧,身體差不多恢復了,我還得做我的影片去了,好多人等著呢。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