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示疾病背后的秘密,中医的精髓在这!

 康泰wjr图书馆 2017-12-05


人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受西方科学的影响,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还以为吃饱了饭就可以很好地活着,甚至以为科学能够帮助我们长生不老。其实,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受同一个规律支配的,它就是系统学规律,人体是一个物质系统,它和万物一样遵循着同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律,有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


西方科学发展了五百年,如果你向科学家们发问,决定人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恐怕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答得出来,因为西方人的一贯传统就是以人为自然中心,它必然要把人凌驾在自然之上,否定决定人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比如,科学万能论的泛滥,就是把科学置于规律之上;量子力学延生的“不确定原理”,直接用概率论来取代真正的自然规律。可以这样说,西方科学至今对真正的自然规律一无所知。


有人说中国没有科学,其实,这些人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而已。中医学当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它就是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这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律,因为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本质上描述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中医学就建立在对这个系统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的。


看看中医和西医的根本区别就知道了,它只有两点,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从而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巨大矛盾。而中医呢?恰恰是建立在对这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这两种关系其实是一种关系,因为人与自然之间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研究这种关系的科学体系就是阴阳学说中包含的系统科学体系。


让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来认识疾病的吧!


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可自然变化在先,人体顺应自然变化在后,它总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的时间越短,人体越健康,滞后的时间越长,人体越不健康,如果适应不了自然变化,小病就会成为大病,最终不治。这其实和企业生病一样,能够及时顺应市场变化,那就是健康,不能够及时顺应市场变化,那就是病。显然,在中医看来,人人都是有病的,根本不存在完全健康的人,因为完全及时顺应自然的人是不存在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生老病死历程?就是因为每一个人一生来都有某种体质偏性,它就体现在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之上,血液总是优先供应某一类组织,它就会功能亢进,血液总是对某一类组织供应不足,它就会功能低下,如果再在外在世界的影响下加剧了这种体质偏性,组织细胞就会产生病变,如果这种偏离平衡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人就完蛋了。中医视不平衡为病,从这种角度来看,人人也是都有病的,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体质是完全平衡的,它都有一定的偏性。


显然,疾病在中医这里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就是人的体质偏性,它造成了人体组织一些功能亢进,一些功能低下,这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外因就是自然变化,它包括自然变化引起的六淫,也包括社会变化引起的七情。如果外因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人体就会发病,如果外因减小了人的体质偏性,人体还会向好。比如,某人肝木过旺,肝功能亢进,如果到了木旺的年、月,使肝木旺上加旺,它就会克制脾土,使人产生脾胃疾病,也会反克肺金,使人出现肺系疾病,当然肝系统自身也会因为亢进而发病。


明白了疾病的原因,就知道中医如何诊断的了!它无非是诊断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它们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的程度。比如望诊是根据生物的全息效应,即是五脏六腑的一种缩影,来判断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再如脉诊,是通过心与周围组织的共振效应来判断各脏腑的情况。当然,中医诊断方法很多,如遥诊,根据天人合一的原理,把自己想成被测人,通过自身的体感来判断被测人的五脏六腑情况。


一旦判断出了五脏六腑的情况,中医的治病方法就来了,它无非就是功能亢进的就抑制它,这就是中医的祛邪法,功能低下的就扶持它,这就是中医的扶正法。当然中医的治病方法丰富多样,比如治心,治血,治穴位,治经络,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等量偏性的药物来平衡身体之偏,身体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局部疾病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迷信西医,不相信中医的科学性。其实,中医背后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它是真正的科学。而西医呢?表面上科学,其实它对人体的运动规律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把人分解到不同的构件,用换零件的办法来治疗疾病。


西医治病靠外力,用杀死病变细胞的方法,如手术、射线、药物。而中医治病靠的是整体的力量,各种中医治疗方法都不过是恢复整体管理的一种手段,整体的管理恢复了,疾病就好了。这就是中医,中医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