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医生?你知道怎么提高自愈性吗?

 zgkxm 2016-05-16

有的人得病后不用吃药,抗几天就好了,人们说这是“自愈性”。在中国古代的《汉书·艺文志·经方》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意思是说,得了病之后不吃药,可以起到中等医生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疾病如果遇到高明的医生,很快就会好了,但如果遇到医术低劣的医生,反倒会加重病情,所以如果不吃药,依靠身体的自愈性的话,相当于找中等水平的医生看病。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医生?你知道怎么提高自愈性吗?

什么是人体的自愈性?

自愈性说白了就是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

人体对待外来的病邪并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的,都有主动排斥病邪的表现,比如外界刺激(如风寒或粉尘等)侵袭鼻粘膜,人体就会反射性的打喷嚏,排出病邪;当侵犯咽部或气管,就会通过咳嗽以排出病邪,或者调动身体内部的防御系统“白细胞”去杀灭病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分泌物增多,也就是人们看到的“炎症”——鼻涕、痰液,然后排出体外。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消化道,比如吃了变质的食物或者进食过量,人体会通过呕吐来排出病邪。

通过以上的“自愈性”人体就会起到保护自身,排出病邪的作用。

那么人体的自愈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既然人体都有自愈性,为什么有的人抗几天能好,有的人却越抗越厉害,甚至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呢?

按照我们中医的观点来说,自愈性是人体正气的体现,正气充足的人自愈性就强,反之,正气虚弱的人,其自愈性就相对较弱。实际上,人体的自愈就是自身正气和病邪抗争的反映。所以,得病后是抗几天还是及时就医,要取决于自身的正气强弱,不能一概而谈。如果人体正气较强而致病邪气较弱,那么不吃药抗几天就会好,如果正气虚弱,而致病邪气较重的话,不但不能抗,还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那怎么知道自身正气的强弱呢?可以从自身的日常表现看出来,一般来说正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壮实,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以上表现也就是中医体质学说中的“平和质”。

怎么样拥有自愈性?

平和质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先天禀赋良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后天的合理调养。先天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的调养完全可以掌控。那怎么才能做到合理调养呢?其实所谓的合理调养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膳食结构也就是各种食物(营养素)在日常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我们都知道食物金字塔。如下图: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医生?你知道怎么提高自愈性吗?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最下面,占比重最大的就是谷物等粮食。鱼肉果菜等只占很少一部分。在中医古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孔夫子也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也就是说正确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以谷物为主,鱼肉果菜为辅的搭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改变了,以鱼肉果菜为主,谷类的摄入反而少了,于是各种饮食疾病相应而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所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有合理的膳食。

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按时作息,对于这一点大家可能不会认同,认为只要睡足了8小时就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古代,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做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道”。现代人则不然,早晨太阳很高了还赖床不起,晚上却灯红酒绿,十一二点还不睡觉。这样就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为什么呢?按照中医的观点,白天人体兴奋,阳气亢盛,进行各种工作和学习,晚上则阴气亢盛,人体的精神气血潜藏起来,养精蓄锐,为明天的工作加油,人体的“休”是给自己的精神气血加“息”,就像银行的利息一样。如果没有了这个潜藏修养,那么第二天就没有足够的精神来工作学习。长期的不按时作息打乱了“生物钟”,日久必然造成体质下降。关于正常的作息时间,在《黄帝内经》中说的很清楚,“春三月……夜卧早起”,春天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春生(万物生发)”的规律;“夏三月……夜卧早起”,夏天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夏长(万物生长)”的规律;“秋三月……早卧早起”,秋天要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秋收(万物收敛、收获)”的规律;“冬三月……早卧晚起”,冬天要早睡晚起,以顺应自然界“冬藏(万物潜藏)”的规律。如果你记不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晚上11点之前必须入睡,因为那时正是子时,子时人体阳气开始生发,如果你不休息,长期阳气生发不足,体质自然下降。我在自己的微博中有一句“不管工作还是娱乐,11点之前必须入睡。”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医生?你知道怎么提高自愈性吗?

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三个方面是情绪稳定。社会节奏在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在加大。面对家庭生活、职场等各方面的压力,整天郁闷不舒,导致气血失和,中医讲七情致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巴马长寿区的老人们,他们的精神状态都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平静淡泊,自然延年益寿。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为了身体去隐居,不工作,不学习,而是在遇到精神压力的情况下适当宣泄一下,或者适当调慢生活节奏,放松一下身心,现在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穷忙,不是流行“悠客”、“慢生活”吗?

疾病具有自愈性,不用看医生?你知道怎么提高自愈性吗?

健康生活方式的第四个方面劳逸结合,更恰当的说法是合理运动。过劳和过逸对人体都没有好处。现代人大部分缺乏锻炼,脑力劳动多而体力劳动少,这种情况会导致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没有力气,再多休息也感到没有劲。心脏肌力下降,会出现血压低,容易头晕,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很多,初高中学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气血不足,但在治疗上绝对不能简单的补补了事,要告诫其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中学生要重视体育课。时间长了,体质慢慢就增强了,抵抗力也就上来了。

通过以上的合理调养,自身的正气会逐渐加强,自愈性也会增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就不会被动消极,即使用药,也会很快治愈。

而那些自愈性差正气较弱的人大多是属于气虚质、血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多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后天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其形成的原因很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叙述了,套用一句名言“健康的身体都是一样的,而不健康的身体则是多种多样的。”(原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则是多种多样的。”)

中医治病“祛邪扶正”,能增强人体的自愈性

谈到自愈性,还不得不谈一个中医和西医治疗思路的问题。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中医和西医采取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往往顺应人体的自愈性来治疗疾病,比如病邪侵入呼吸道,中医就用疏散宣解的药物来排出病邪,在排出病邪的同时,不伤害人体的正气,也就是常说的“驱邪扶正”,疾病治愈后,往往比较彻底,不容易反复。而西医则采取杀灭病邪的方法,在杀死病邪的同时,也伤害了人体的正气,杀死了白细胞,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西医治病容易反复。而且,人体在习惯了西药杀灭病菌的作用后,会逐渐的产生依赖性,使自身的抵抗力逐渐退化。滥用抗生素,则让病菌为了生存更加变态发展,人体在退化,细菌却在进化,从而导致了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一尴尬的局面。虽然西医也在强调不要滥用抗生素,但受利益的驱使,抗生素仍然是现今治疗中的重头戏。当然我们也不是全盘抹杀西医杀灭病菌的作用,在病邪较重的情况下,中医也是“驱”“杀”并重的。但中医更注重“驱”,“驱”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这在疾病治疗上也是相通的。

实际上人体是完全可以和细菌和平共处的,在正常人的呼吸道都可以检测到病菌而不会产生疾病。有一种观点,适当小量的病邪刺激,不但不会致病,反而会锻炼自己的抵抗力,民谚所谓“欲得小儿四时安,常受三分饥与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经常看到土生土长的孩子,远比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抵抗力要好,也同样验证了这个道理。

所以积极探索人体的自愈性,不仅仅依靠药物是医学的一个进步,用中医的观点来指导研究自愈性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音。(谭洪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