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分享43 | 真武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高热一例

 zy拾月颜 2017-12-05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西医大致把发热归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发热临床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但非感染性发热目前西医治疗手段相对缺乏。经方辨证治疗各类型发热,往往效如桴鼓,现分享欧阳卫权老师近期治疗一例高热患者。

1
患者情况

王某,男,47岁,患者因“反复全身红斑、脓疱伴发热4年,再发3天”于2017.9.22日于我院住院治疗。

2
入院诊治经过

入院时情况:

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其上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米大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大小不等脓湖,面积超过90%伴全身寒战、发热(最高体温40℃)、无汗等症。

入院诊断:全身脓疱型银屑病(合并感染);红皮病性银屑病;低蛋白血症。

诊治经过:

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1.57*10^9/L↑,余无明显异常。超敏C反应蛋白:36.7mg/L↑。肝功:白蛋白36.5g/L↓,余无明显异常。下肢脓疱培养结果示:少量革兰阳性球菌。入院后予复方甘草酸苷、硫代硫酸钠静滴,阿维A40mg/d口服等抗炎治疗,同时予中药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石膏汤口服,予上述治疗2天后皮损无明显好转,每日夜间10时左右仍寒战、高热,口服美林后可暂时热退。


2017.9.25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6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6.2%↑,余无明显异常。降钙素原:0.26ng/ml↑。超敏C反应蛋白:126.7mg/L↑。肝功:总蛋白57.2 g/L↓、白蛋白30.5g/L↓,余无明显异常。下肢脓疱细菌培养示:无乳链球菌(B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以上结果考虑合病皮肤感染,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无明显好转。

3
欧阳老师会诊

2017.9.28首诊

刻下症:仍见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双下肢Ⅱ°凹陷性水肿,部分潮红斑上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米大小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大小不等脓湖,部分皮损干燥脱屑,伴全身寒战、发热、汗出、疲乏、神差、烦躁焦虑,二便可,舌质淡胖大,苔滑润中部淡黄稍腻,脉浮弦细无力

辨证:少阳少阴合病(厥阴病)

处方:真武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方药如下:

附片45g、白术60g、茯苓45g、白芍20g、生姜45g、柴胡60g、桂枝25g、干姜25g、黄芩25g、牡蛎29g、天花粉25g、炙甘草15g、阿胶12g(烊化),2剂,水煎服,日一剂,分四次服。


2017.9.29二诊

服药后双下肢肿胀较前稍减轻,全身潮红较前稍变淡,脓疱大部分干涸结痂,仍寒战、发热(最高39℃),怕风,动则汗出,烦躁、焦虑,但发热时间推迟至次日清晨,自觉精神较前好转,舌质淡胖大苔滑润中淡黄,脉浮弦细无力

处方:附片20g、白术90g、茯苓30g、白芍20g、生姜15g、柴胡48g、桂枝18g、干姜12g、黄芩18g、牡蛎15g、天花粉24g、炙甘草12g、阿胶12g(烊化)、防己15g、黄芪45g,2剂,水煎服,日一剂,分四次服。


2017.10.1三诊

服药后双下肢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全身潮红较前明显变淡,脓疱全部干涸结痂,无寒战、发热,自觉精神及烦躁明显好转,舌质淡胖大苔薄黄,脉较前稍有力些。

辨证:少阳少阴合病

处方:附片20g、白术60g、茯苓30g、白芍20g、生姜15g、柴胡24g、桂枝9g、干姜12g、黄芩9g、牡蛎15g、天花粉12g、炙甘草12g、阿胶20g(烊化)、防己15g、黄芪4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四次服。


患者服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发热未作,于2017年10月04日出院后转门诊继续治疗至12月03日复诊时,一直未再高热,皮疹明显改善。

4
病案分析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一种特殊亚型,皮损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红斑、脓疱,常伴寒战、高热。西医认为此种发热属非感染性发热,因体内大量炎症因子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上移所致,临床一般采用阿维A、环孢素等药物治疗,病程中发热仅对症补液治疗即可。该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前医予经方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葛根、石膏汤发汗解表、和解少阳兼清里热无效,究其穷源可能因其只重视局部,而忽略整体,见发热、恶寒、脉浮而辨为太阳,神疲乏力而辨为少阳,皮肤潮红而辨为阳明,故处此方。但患者双下肢水肿、疲乏、神差、烦躁、焦虑、舌质淡胖大,苔中部稍腻润,脉浮弦细无力,其整体状态乃是少阴阳虚,水饮内停,饮停化热所致,辨证为少阳少阴合病,治宜温阳利水,和解少阳。


根据《伤寒论》81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首诊予真武汤合柴胡桂枝干姜加阿胶,服药2剂后虽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寒战、发热、怕风、双下肢水肿、仍烦躁、焦虑,舌质淡胖大苔薄黄,脉浮细无力,此乃水邪浸淫肌肤而致怕风、汗出及双下肢水肿,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遂合用防己黄芪汤以加强利水消肿而收奇效。另方中加用阿胶,因患者高热日久耗伤营血,其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脉重按无力,阿胶养血故用之。


综上,方证对应是运用经方的一大原则。临证时有是证则用是方,方证紧密结合,乃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临床上运用经方以及方证对应时不仅要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应将'抓主证''辨病机'结合起来,更要注意患者整体情况综合辨证,不能顾此失彼。如该患者绝不能一见寒战、发热、皮肤潮红就辨为太阳少阳阳明证,而采用汗、清法,此必耗伤正气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整理:张钟 刘美方  指导老师:欧阳卫权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处方仅针对此案患者,读者切勿擅自使用。


 

欧阳卫权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首批青年名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南方医科大学“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客座教授。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多年,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遵循中医自身规律发展中医,用中医思维指导中医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强调以六经为纲,方证为核心,万病识机,活用经方。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为国内系统性研究《伤寒论》六经辨证及经方治疗皮肤病第一人,多次受邀于国内外学术会议作经方专题演讲,尤其系统地讲授《伤寒论》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学术经验,影响了一大批中医皮科临床医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六经辨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影响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