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上万亿订单白送到国外? 中国八旬黄姓老人愤然出马,一出手就让美日措手不及!

 昵称37263053 2017-12-06

据媒体统计,中国芯片产品进口在2016年一年就达到了2271亿美金,甚至更多。而在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大约在3.8亿吨,耗资大约是1164亿美金。其实大家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都说我们的石油进口数量更大,其实这样比较下来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花费甚至都是石油进口花费的两倍。而值得我们感叹的就是,芯片可谓是一本万利,而石油就是实打实的能源进口,而对于这一本万利的芯片,我们能花费巨资进口尚属万幸,比较棘手的就是有一些技术封锁一直在持续。

在今年截止10月底,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已经突破2000亿美金,国内很多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进口国外的芯片产品,不仅要购买芯片成品,而且要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用,其实能花钱买到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在一些高端领域,例如超级计算机,美国从2015年开始就禁止向中国出口高性能的处理芯片。还有类似军事芯片的封锁也在持续,这些技术封锁使得中国人不得不开始自主研发的道路。

而为了解决这一“中国芯”的问题,有一位花甲老人可谓是令人敬佩。她就是著名的黄令仪院士,她出生于1936年,到现在已经有81岁,可以说应该是一位安享天年的老人,然而她却选择了一条更加不平凡的路。在2001年我们的国家为了突破国外的芯片封锁,建立了中国高端CPU科研项目,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龙芯科技。而如想建设这一国产中国芯,国内的技术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该项目成立之时不过7、8个科研人员就可以看出来。这时已经66岁的黄令仪院士毅然决然加入了这个项目,而当时她已经退休了。

黄令仪院士的加入可谓是带来了一些难得的技术经验,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黄院士的工作经历大家就明白了。首先黄院士曾在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后来在母校华中理工大学建立了半导体专业,由于祖国对人才的需求,两年之后她又进入中科院进行研究。参与研制了中国第一款CPU,并且参与了很多中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工作,可谓是见证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她的加入使得“中国芯”的项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正是在这些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计算机终于用上了中国芯。中国龙芯系列的CPU虽然性能上还是和国外的芯片有差距,但是目前龙芯已经推出四核、八核运算速度达到数百亿次每秒的高性能芯片,足以满足国内民用需求。而且龙芯也开始进入中国北斗卫星系统,这些都是中国芯成功的重要案例。不过由于我们的差距依然存在,目前我们每年还是需要进口大量的芯片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只想说落后只是暂时的,试想81岁的黄院士依然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奉献,如此强大的民族迟早会有一天可以打破西方的垄断,使中国芯的质量赶超西方先进的水平。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始终坚信,未来属于中国!

黄家人寻根寻亲专用公众号,寻根请将:寻根寻亲信息(越详细越好) 姓名 联系方式=发黄氏家族宗亲网公众号,每天定时更新寻根寻亲信息!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