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父母的面子,兴趣班是孩子的面子

 培根阅读 2017-12-06


很多家长都说童年可贵,童年易逝,童年美好,童年blabla....


然后他们也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他们说社会谋杀了孩子的童年,他们说现在的孩子都不开心,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全民钢琴和全民围棋


不知道你看过这条新闻没——“刘金燕在南京一家超市偷了一只鸡腿,作为给生病女儿的儿童节礼物,成为全国关注的“偷鸡腿妈妈”,引发很多讨论。事情发生几天后,人们为刘金燕母女捐款30万元。刘金燕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早上6点,刚天亮我就起来了,来这废品厂里做一些废品分类的活,一天有50块钱。这里冬天冷,夏天热,下雨漏,家里蚊子特别多,我们点一个蚊香不行,就点两个、三个。现在,大双刚开始学钢琴,学了有一个多月了。一个月收入1500块钱,就得拿300学钢琴。



钢琴究竟寄托了中国家长的什么情怀?让各个层级的父母都控制不住寄几,让孩子去学习,砸锅卖铁都要学?


据中国音乐家协会透露,目前中国学钢琴的人数已超3000万人,且以少年儿童居多。就是说你问10个孩子,肯定有一个孩子告诉你,他在学钢琴。世界上,号称音乐之国的“奥地利”,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才八百多万,但我们学琴的孩子就是这个国家人口的4倍。


在深圳,幼儿园的阿姨统计小孩子有什么特长,一个小朋友举手“我会弹钢琴”,阿姨示意她坐下,然后说“大家都会的不能算特长”。在深圳,一半以上的小孩都会去学钢琴。



我们来算算钢琴的投资和花费,钢琴课程每节课按基础300元的标准算,一周一节课,一年60个课时,一年课时费18000元,考到钢琴10级,根据孩子的资质,少则2、3年,多则6、7年,折中算4年,费用是72000元,再加上买钢琴费用,大概是10万元。


这个费用在对于中国的很多城市的很多家庭而言是拿得起的,但有必要拿吗?一定要拿吗?大家都拿的东西就一定适合一定对嘛?这个曾经我们对于“贵族”的念想的寄托,如今还有任何一丝贵族气质吗?


一个高水平钢琴老师说:“下一个学钢琴人数激增的,就是非洲了。”



围棋的情况也不次于钢琴,仅仅拿山西省来看,学围棋的人就遍地都是了。2015年山西省春季围棋段位赛开战,报名参赛选手达到了2359人。从全国范围看,这个数字只有在江苏、上海等围棋大省才出现过。


原来代表着“贵族”的兴趣爱好培养如今已经变成烂大街的口水化技能,学过钢琴的孩子太多了,一生为伴,弹出名堂的孩子少之又少。


但真正的“贵族”的兴趣班,早已经不限于这些了。



二、那些贵族化的兴趣班


你听说过“英文戏剧教育”班吗?


在欧美等国家,通过戏剧这种教育媒介来培养下一代创意发展能力的方式早已流行开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剧包含了音乐、舞蹈、空间、人物、思想、文学等方方面面,在塑造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不只是这个,马术、花样滑冰、小主持人、音乐剧、儿童剧表演、视唱练耳班、高尔夫启蒙、击剑训练等在大城市兴起并走红。前几年火的冰球、橄榄球、棒球这几年也呈现平庸化的趋势。


这些小众的贵族兴趣班都很火爆,一位难求,而且价格非常高。


这些“贵族”兴趣班是怎么形成的呢?咱们看一个简单的案例。


“我在隔壁小区的高等级游泳馆里,碰到过少儿游泳俱乐部的孩子们训练,教练是国家女队退下来的世界冠军,一群6、7岁在家里如珠如宝的小少爷小公主被训得累半死却个个兴高采烈,他们在为接下来要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少儿游泳赛事集训,而这只不过是学生生涯中一系列热身赛之一而已,能够获得某个大型国际赛事的奖项,会为他们将来申请世界顶尖名校的简历,添上有用的一笔。



在网上搜索暑假儿童培训班,随处可以看到打着“贵族熏陶”、“绅士气质”、“淑女风范”等招牌的贵族运动培训班的招生启事。


是的,他们抓住了真正中产未来的对于孩子教育的期待。而其他层面的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些课程,还觉得这是一个奥数英语钢琴围棋横行天下的年代。


兴趣补习班的鄙视链就这么产生了。


所谓贵族瞧不起那些整天折腾孩子乱学的家庭,觉得那是耽误孩子时间;


所谓折腾的家庭瞧不起那些不管孩子放养的家庭,觉得那是耽误孩子未来。




三、带孩子怎么玩也早已完成阶级分化


放假带孩子出去玩一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今年十一,曲阜“三孔”景区共揽客9.1万人次。创下或逼近有史以来的游客接待最高峰。故宫、长城、兵马俑、西湖……无一例外。


你本来想带着孩子沾沾文气,进进清北树立树立“远大梦想”,可你体会到的只有无尽的排队和中国人有多多。


于是,游学就这么诞生了,尤其是海外游学,根据两厘米国际游学网的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近90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5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20亿元,并将以每年不低于40%的比例增长。同时,参与人群群体不断扩大,学生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覆盖到小学三年级到大学所有年龄段,有47%的小学生有游学打算。



相信现在很多在重点校的家长对于出国游学都特别有感触,很多学校都在组织,事实上从业内小石头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99%的游学基本上就是旅行社承包全程的安排,大部分都是体验和走马观花,利润多数给了旅行社,游绝对是游了,学到什么真不一定。


但孩子们对这个还是很激动的,毕竟同学都去了,你说不让他去行么?


不过家长钱包就遭罪了,一个暑假出国游学轻则2W,重则3-4W,一年游学可能就有个5-6W的花费。


真正的贵族绝对不满足于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学的,他们更想不走寻常路,比如你可以考虑下帕劳、库克群岛、马达加斯加、马耳他、牙买加、突尼斯、约旦等新兴旅游目的地。



比如看完动画片《马达加斯加》,这个世外桃源般的非洲小岛上精灵可爱的狐猴大家都印象深刻。你可能只是看看动画片,但有的家长就能带着孩子立马飞往亲身体验马达加斯加物种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来个七天亲子体验游,这不比看动画片,看绘本生动得多么?


比如每年去个3-5个国家,出国读书前来个世界文化融合理解论文,简历一秒钟就闪亮和差异了。


更能ZUO的,去个冰岛芬兰看极光体验极昼极夜啊,去个南极登上长城站啊,这就跟去长城感受人挤人差别大了去了。


去美国找个普通的游学集中营和在伯克利大学住宿舍听大学老师上课2个月的游学价值差异太明显了


所以,带孩子去哪儿玩,怎么游学,学了什么的鄙视链又形成了。




你不得不承认,金钱和时间是支配一切分化的力量,这个社会的很多场景都在逐渐分化,甚至包括寻常的吃喝拉撒。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白什么是孩子真正的核心能力。


金钱和时间固然是购买资源的唯一渠道,但只要你买了,孩子就有核心能力了吗?


全民学钢琴,中国的音乐家出的更多了吗?中国的独立音乐发展更好了吗?中国的文艺事业在世界上更棒了吗?不会钢琴的孩子真的就有劣势吗?他的人生就注定会因为错失钢琴而不快乐吗?你期待的素质和气质他都有了吗?


不见得吧。


高额的马术课高尔夫课学了就真的是贵族了吗?也不见得吧。


整天游学就是国际化人才了吗?去的国家多孩子就真的见识广了吗?


但我们能看到什么正向例子呢?



一个家长花了重金带孩子四处走国家,去冷门国家,去体会风土民情,孩子很早就有自己的方向了,求学论文写得震撼,打动了各种招生官,进入名校;


一个家长从小带着孩子跟自己的医学研究项目,出国研究国内学习,不光走好正常学习,从小孩子就接触医学,大学本科顺利申请了国外世界一流医学院。


我们看到了很多走向成功的例子,但却没有看到这故事背后的精髓,只把人家学了啥这个表象模仿了过来。


于是孩子不光没有留下那些能力,却多了一份攀比心,多了一份对父母的依赖,多了一份自我和自私。



太多家长都那么着急地希望给孩子更大的世界去观察,给孩子更广的世界,给孩子似乎更强的竞争力,他们选择了砸时间砸钱,但却忘记了,人其实有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在向外看,看整个世界;

一只眼睛在向内看,看自己内心。


让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绝对不止游学和兴趣班,阅读是远比这些途径更加直接和有深度的方式。


毕竟那些B格奇高的带着炫耀的朋友圈,也比不过一个有深度还有趣的灵魂。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碎钞机,还是一个有趣有深度的灵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