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叶小兵教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听课随笔读后

 昵称15221501 2017-12-06

             【读书笔记】叶小兵教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听课随笔读后

    近来正在阅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叶小兵教授的听课随笔二十六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艺术》,叶教授从重点的选定、细节的重要、老师的提问、学生的提问、史事的过渡、图片的演示、课件的效果、讨论的组织、讲授的必要、师生的角色、知识的延伸、学法的指导、单元的设计、辩论的展开、目标的表述、结构的把握、适用的教法、现实的联系、单元的总括、讲述的逻辑、内涵的开掘、史事的比较、特点的归纳、意义的阐发、教材的整合、有效的信息等二十六个方面,细致而深刻的阐释了一堂精彩而优秀的历史课堂应该包涵哪些元素,受益匪浅。现将读书的点滴收录在此,以供慢慢体会。

   一、关于“重点的选定”:

    叶教授认为教学重点的设定和组织,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问题,也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的问题,并关系到教学结果、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历史教师需要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教学重点呢?从理论上讲,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从实际操作上讲,一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平均使力的教学在实际上很难操作,教学效果也不好;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全是重点,全是重点实际上等于没有重点。所以,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是教师备课和讲课时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对教学重点的选定,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某一史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涉及到了几项史事,要确定哪些史事属于重点,就要看其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是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某一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历史教材是经过选择和编排的,有着自身的系统,在选择教学重点时,需要考虑到某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到该项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一般说来,如果一项知识对教材的某一学习主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一项知识对教材中其他知识的教学有着作用,那么就可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

某一内容对学生认识上的作用。选定教学重点,还要从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来考虑,即教学重点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历史教学中的重点,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知识性的重点,另一类是认识性的重点。怎样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就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的切入。(2)重点的激活。(3)重点的丰富。(4)重点的认识。(5)重点的巩固。将主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围绕着重点来进行。

二、关于“细节的重要”:

历史是具体的,是动态的;对历史的叙述也应该是具体而生动的。在讲授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人物的活动时,要讲得真实鲜活,不仅要线索清晰,层次完整,而且离不开细节的支撑。记得我的一位业师黄一欧先生曾说过: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典型的例子,而好的例子一定要有典型的细节。他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历史课堂讲授的一个规律性的问题,这就是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是优秀的历史讲述者,而要把历史讲“活”,离不开具体的情节。

细节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使已经逝去了的历史重现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原状,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细节往往又是典型的、有特色的,可以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和认识所学的史事。细节还往往具有启发性,通过细节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从信息的性质上讲,细节有一种活的属性,这在信息传递时最容易被接受,又不容易被遗忘。

既然细节很重要,那么,在运用细节时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细节的来源。真实的细节出自可靠的资料,特别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

其次,是细节的选择。史事的细节有很多,不可能在课堂讲授时都用得上,这就需要对细节进行筛选,根据教学重点选取最有代表性、最生动的细节。

再次,是细节的运用时机。精彩的细节只有用在精彩之处才会精彩。

细节要用得好,重要的是要用在关键之处。讲一个历史事件,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事件的高潮处或转折处,而不是事件的背景;讲一个历史人物,细节的运用一般是在他的重要事迹中,而不是他的籍贯、出身、学历等上面。

    三、关于“老师的提问”:

历史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类型。大致来说,有这样几种:

1. 记忆性的问题,使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

2. 解释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史事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3. 理解性的问题,让学生认识所学内容的性质和意义。

4. 神入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思考当时的情况。

5. 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史事提出看法和作出结论。

6. 评判性的问题,让学生评价历史上的人和事。

7. 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概括所学的知识内容。

“坏问题”的主要特征是:(1)没有疑问意义,即对学生没有学习上和认识上的作用;(2)题意笼统,使学生抓不住答案的要点,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3)题目过大,涉及到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把握;(4)为难学生的问题,即教师专问学生不知道的事情,等等。

“好问题”的主要特征是:(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

教师在设计提出的问题时,不是为提问而设置问题,而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问,使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从这样的角度上说,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等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好问题”。

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一定是善于讲述历史的教师,也一定是善于提出历史问题的教师。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是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是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

    四、关于“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有了反映,有了效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他们有学好的期许,他们想从老师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表现出了探究的愿望,他们还想在教学中展示出自我,这些不正是教师最希望看到的吗?所以,教师应该非常积极地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学生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疑惑性的。第二类是质疑性的。第三类是拓展性的,即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希望老师给予帮助。由于当前提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因而后两类情况的出现逐渐多了起来。

不论哪一类的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认真地对待和积极地回应,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所要求的。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完全不知道的,教师又怎么来对应呢?“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去寻找答案,我想在下节课上我会给你答案。”“这个问题我也不大清楚,班上的同学有没有知道的?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好不好?课后我们都去查查书或上网搜索,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然后我们再来一起交流。”这样的做法,就将问题摆在教师和学生的目前,将其转化为学习的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更积极的方式。

 

   五、关于“史事的过渡”:

过渡可以使被划分成不同部分的实质性信息得以激活、释放、润滑、衔接,产生出必然的联系,形成整体性的信息。这就是过渡的作用。

讲述历史时为什么要有过渡呢?

首先,中学教学中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加以编排的,这种编排是对史事进行了选择和剪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这种由主题所建构的历史知识系统,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其结构、层次建立起联系。

其次,历史知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体性。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种历史现象,都是具体的,特定的,有其明显的个性和排他性。对于这一个个具体知识的教与学,必然要有沟通和联系。

再次,教学的实施是分为一节节课来进行的,每一节课的内容又分成几个部分。课与课之间、一课的各部分之间,需要有衔接,才能使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整体。

这些,都离不开过渡。所以说,讲述史事时的过渡,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技艺的问题,而且是对教学内容处理的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过渡就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有时在各幕之间会有串联前后情节的表演,称之为“过场”;现在的歌舞晚会或电视栏目,大多有主持人,来推介演出的节目。这些角色的安排,使得精彩的演出更吸引观众。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过渡,也是这样,正是由于过渡的承上启下、前后串通,历史教学丰富多彩的内容才更加吸引学生。

    六、关于“图片的演示”:

历史图片的种类有很多,如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历史想象画等;反映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器物、历史遗迹等。许多图片本身就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直接而形象地记录和显示了历史的真实状态。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可用的历史图片进行精心的筛选,选择出典型的、信息含量大的、有利于展开相应教学活动的图片;然后,需要考虑到所选的每一幅图片的功效,即考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用这幅图片来做什么;再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构成一节课教案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时是用图片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时是用图片显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原貌,了解实际的状况。有时是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有时是用图片引出讨论的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有时是用图片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使学生在心理认识上产生共鸣和呼应。

教师在演示图片时,最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主要包括:(1)通过介绍图题及其图像内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2)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寻找并概括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内容。(3)通过对图片的解释,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图片的运用与语言的表述一样,不在其多,而在其精。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用两三幅有代表性的图片足矣,将这精选的图片运用好了,就可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七、关于“课件的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展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在运用课件时,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时时处处考虑到学生接受课件演示时的认知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制作和运用课件时注意并设法提高课件的实际效果,才能使课件真正成为我们进行教学的利器。

    八、关于“讨论的组织”:

讨论的开展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的主题,二是讨论的组织。

涉及到教师在组织讨论时所应考虑到的基本要件,这主要包括:(1)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讨论中来;(2)教师与学生是以平等的地位进行讨论;(3)尽可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4)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要有背景知识;(5)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以使自己的推论有说服力;(6)不一定非要寻求绝对正确和完美的答案,应容许有各种解答,只要是有道理;(7)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以使讨论深入下去。

讨论的组织,除了在方式上和方法上要不断进行探索外,还有就是教师在讨论中的作用问题。

    九、关于“讲授的必要”:

那种对教师讲授时间的限制,更是给教师带上的新“紧箍咒”,上面甭管刷着什么新理念、新改革的颜色,都可能会毁了历史教学。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历史课上,教师不但要讲,要讲好,而且不能少讲。

从教学理论上来讲,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而构成的,缺少或弱化任何一者,都将对教学造成不利影响。

历史课的学习与中学里其他一些课程有所不同,既不是像语文、数学等课那样以应用为主,也不像音乐、体育等课那样以操演为主,历史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性课程。因此,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规形态,教师的课堂讲授历史知识是完成历史课任务的主要方式。

人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听他人讲述历史)、读(阅读有关历史的书刊)、看(考察历史的遗迹)等。如果历史教师放弃讲授历史,就可能阻断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

历史课的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是要在历史教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才有保证的。无论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都与历史教师的指导有最直接的关系,也都离不开历史教师的正面讲授。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不一定就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也不一定就是被动地接受,这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进行讲授。

课堂讲授是学校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基本功,是上好历史课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讲授的作用,潜心研究讲授的艺术,不断提高讲授的水平,相信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历史教师。

    十、关于“师生的角色”:

教师把自己要做的事主动转让给学生去做,实际上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名义下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使历史教学多方面任务的完成可能会受到影响。在1958年的“教育革命”和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都曾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并进行批判,流行过“学生占领讲台”的风气。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闹剧,留下的是历史的惩罚和教训。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