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58一1和上海58-2这两种中国国产相机都是1958年制造成功同年推出的吗?

 闪闪老红星 2017-12-06

1957年9月,奉上海市领导之命,上海市商业一局所属之上海市钟表眼镜公司成立照相机试制小组,并扩充为上海照相机厂筹建处,对徕卡IIIB相机模拟仿制,此后陆续将海通工艺厂、勤联文具制造厂、中星工厂、大明誊写用品厂、施鹤记镀厂等单位合并,于1958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上海照相机厂,金属机身部分根据样机测验据制作,镜头委托当时云集一批国外归来的光学专家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设计,由上海吴良材眼镜厂制造。

1958年1月,首架上海58-I试制成功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上海58-I安装50mmf/3.5仿徕卡爱尔玛的四片三组镀膜镜头,连镜头外圈的捆花都一样为4道,快门采用T、Z、1、1/2、1/4、1/8、1/20、1/30、1/40、1/60、1/100、1/200、1/500、1/1000秒,1/20秒及以下同样须先将调节盘对准1~1/20秒位置,再调节机身前左上部的慢门速度调节钮获得,快门为橡胶涂覆的丝质焦平面帘幕快门,镜头与机体连接为螺丝旋转式,接环为M39×1,取景器须加配徕卡通用取景器,测距仍用原测距窗,采用双影重迭测距器调焦,金属镜筒上的透镜组通过螺纹旋转进退,镜筒后方与测距光学系统连杆联动,与镜头构成同步,机体外壳是精铸成的整体,与徕卡111b一样强度极佳。上海58-I许多外露的零件都镀铬处理,光亮美观,不输于徕卡IIIb。当时上海感光材料厂生产的上海牌黑白全色胶卷为适应上海58-I、上海58-II,还将片头制成适应两机的片头,一直到80年代。

58-I总共只生产了1100台,1958年10月被轻工部评为质量最佳相机。

1959年初上海照相机厂推出上海58-II,加装了X闪光联动插座,将取景与测距孔合二而一,采用便于工业生产的50mmf/3.5 3片3组柯克镜组。  58-II外观与58-I有四点明显区别:一是取景窗结构不同,二是58-II机身正面左侧增加了X闪光联动插孔,三是设计了特殊的上海商标图案,四是相机编号前辍有58年号,而上海58-I型虽同为6位编号但无年号。 58-II到1963年共生产了75000架左右,生产过程中曾做改进。1960年2月,轻工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照相机技术革新现场会后,决定在浙江大学设立照相机研究所,上海照相机厂邀请浙大专家研究改进58-II的调焦不稳问题,此后将58-II原来的调焦系统冲制机件改为铝合金压铸。

上海58-II有以下五个版本:

58-IIA款:机壳装有背带环,有视力调整杆,机顶附件插座由4颗螺钉固定;调焦连动杆头的凸轮为圆形;镜头外圈为3道滚花。机身编号为5804000左右。

58-IIB款:取消了G形收片轴。改成花瓣状短轴及简单弹簧金属指针,其它与A款相同,机身序号为5804000~5815000间。

58-IIC款:取消了背带环:调焦副产品连杆的凸轮改为桃形;镜头外圈改成了4道滚花,快门设计做了改进,机身序号为5815000~5830000间。

58-IID款:取消了视力调整杆,附件插座改用三颗螺丝固定,测距物镜前加了黄色光学玻璃,被摄主体局部通过测距物镜及黄色玻璃在取景视场中形成视场中心黄亮斑,同时又在取景光路增加支架,贴有黄色塑料片及与投影黄斑形成色差,因设计工艺复杂,只生产了五六千架就不再生产,机身序号为5830000~5839000。

58-IIE款:测距前窗孔径改小;仍采用黄色光学玻璃形成被摄物局部的两个投影黄斑,取消反差黄滤片设计,其余与D款相同,机身序号在5839000~5875000左右,是58-II型产量最多的。 当时,上海照相机厂还推出过仿徕卡同类附件的58型测光表,哈尔滨照相机厂还为58-II设计了一套功能完备的近摄器,由反射取景测距器、近摄接圈、镜头三部分组成,取景器内设反光镜、毛玻璃及放大镜,取景器背面有连接58-II机身装置,近摄接圈由长4.5cm直径42×1螺丝接筒、0.6cm厚、直径42×1接圈、直径42×1转康太克斯I、II、III型内外卡口转接环、直径42×1转直径39×1螺丝接环各一个组成,镜头为90mmf/4.5带调焦装置。

随手拍摄,随心拍摄,享受碎片时间的拍摄乐趣!请来《91拍照》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