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丰胸、祛痘、提臀、便秘、高血压等图解!

 指禅李的收藏 2017-12-06

丰胸

配穴

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乳根(双侧):平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作用】使乳房重新发育,给乳腺补充养分,达到丰胸目的,对预防乳腺增生也有一定效果。

【原理】膻中穴对调节体内气血平衡、疏通血脉、增肌强胸有特别功效。灸具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的关元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选用乳房局部的乳根穴通畅乳腺组织,使其丰满挺拔。

减肥

【配穴】

阳池:腕背横纹中点

三焦俞:位于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天枢(双侧):脐中旁开2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血海:屈膝,在骸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后隆起处。

【作用】帮助消化,减少体内多余脂肪

【原理】灸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和三焦俞以调节内分泌,抑制脂肪生成,属“俞原配穴”法。减腹部辅以天枢穴,减腰部辅以气海穴;减腿部辅以血海穴。

瘦臀、提臀

【配穴】

环跳(双侧):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承扶(双侧):在大腿后面,臀横纹的中点。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作用】消除水肿、畅通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脂肪消耗。

【原理】环跳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瘦臀。承扶穴属膀胱经,灸此穴可排出臀部多余水分,消除肿胀。灸三阴交穴可调节机体内分泌,促进脂肪组织的消耗。

祛除青春痘,淡化色斑

【配穴】

曲池(双侧):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对上。

合谷(双侧):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作用】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消除色斑和青春痘。

【原理】灸阿是穴即色斑所在处,以热促进色斑的吸收。灸肝俞穴,可增强肝脏功能,有利于排毒养颜。灸足三里穴,曲池穴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抗炎症的作用。配合合谷穴,对治疗热病有良好疗效。灸足三里穴,可治疗因脾胃湿热引起的青春痘。

感冒

【配穴】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曲池(双侧):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对上。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作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缓解感冒症状。

【原理】大椎穴是人体诸阳之汇,统领一身阳气,可清热解表、通经活络。身柱穴是止咳平喘要穴。印堂穴属局部取穴,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卡他症状。曲池穴清热解表,善治外感热证。足三里穴为胃经大穴,和胃健脾,提升人体之正气。

神经性头痛

【配穴】

太阳(双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风池(双侧):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

太冲(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能舒张局部血管,从而增加脑供血,治疗头痛。

【原理】太阳穴祛风通络,主治所有头痛。风池穴,可疏风通络、活血化瘀。风池穴主治一切风邪引起的风病,可熄风止痛。太冲穴为肝经原穴,主疏肝理气、醒脑开窍、镇惊宁神。大椎穴通阳化气,上呈头目,强于疏通经络。

慢性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

【配穴】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共1穴。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肺俞(双侧):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作用】选妃清热、清肝利胆,促进鼻部血液循环,改善鼻部的各种不适应症状。

【原理】大椎穴主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可宣阳解表,抵制风邪入侵。印堂穴主鼻部通畅,局部加速鼻部空气流通,促进恢复。肺俞穴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肾俞穴健脾补肾。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配穴】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内关(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期门(双侧):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调整局部气血,加强胃黏膜的抗损伤能力,缓解胃病症状。

【原理】中脘穴和胃降逆、健脾利湿、舒肝宁神,调理慢性胃炎。内关穴理气和中、镇静止痛,期门穴为肝之募穴,健脾疏肝、理气活血。足三里穴是调养脾胃的大穴,长期用穴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腹泻

【配穴】

神厥:脐窝中央。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脾俞(双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温中散寒、温养肾阳,缓解腹部不适。

【原理】神阙为治疗要穴,任脉、内通外联,承上启下,灸之可温补脾胃、扶正祛邪、培元固本。足三里穴为调理脾胃重点穴,健脾强胃、除湿止泻之功,且能补虚。脾俞穴、肾俞穴补益脾肾,调理后天之本。

便秘

【配穴】

神厥:脐窝中央。

大肠俞(双侧):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作用】温补阳气、润肠通便,改善便秘。

【原理】神阙是阴中有阳的穴位,既有培元固本、益气固脱之功,又有滋补肾阴、补益精血之效。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加强大肠的功能。足三里调理脾胃重点穴,健脾强胃之功,且能补虚。

高血压

【配穴】

涌泉(双侧):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曲池(双侧):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对上。

内关(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太冲(双侧):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作用】调整机体阴阳、气血,降低血压。

【原理】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特点是多气多血。曲池穴是大肠经合穴,气血充盈,高温刺激这两个穴位,可泻热理气降压。心包经之内关穴,可镇静宁神、疏经理血。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能够调动肝经元气。涌泉穴是滋阴补肾大穴,灸涌泉可以把阳气往下引,滋阴潜阳。

糖尿病

【配穴】

胰俞(双侧):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双侧):第3胸椎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双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作用】补肾培元、健脾和胃,缓解糖尿病症状。

【原理】胰俞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可配脾俞穴、肾俞穴以健脾固肾、滋肾补水。肺俞穴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调节上焦的功能。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清胃泻火、和中养阴,分别调理中焦的脾胃功能,和下焦的肝肾功能。且根据症状可自行调节三焦的用灸时间,共奏控制血糖之效。

失眠

【配穴】

内关(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双侧):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三阴交(双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涌泉(双侧):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作用】改善心脏微循环,有效地调节神经系统,治疗失眠。

【原理】心包经之内关穴,是调理心脏疾病要穴,可镇静宁神、疏经理血。心经之原穴神门穴,具有宁心安神之功。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肾、健脾养心。肾经之井涌泉穴,有宁神开窍、补肾益精、疏调肝气之作用。

颈肩综合症

【配穴】

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肩井(双侧):肩上当大椎与肩峰段连线的中点。

肾俞(双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舒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流量,以达颈肩消瘀散结之功效。

【原理】灸阿是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直接刺激病变部位,活血止痛。肩井穴为颈肩疼痛必灸之穴,祛风清热,活络消肿。肾俞穴通于肾脏,肾主骨,主强健筋骨、强肾固本。

骨质增生

【配穴】

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深改善血液的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骨质增生症状。

【原理】灸阿是穴,局部施灸,直达病兆,加速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活血。肾主骨,命门穴可温通经络、强肾固本,主肾气之根本。足三里穴胃经大穴,调理肝脾肾,强化气血生化之源,加强生命的推动力。

腰肌劳损 腰扭伤 腰椎突出

【配穴】

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

委中(双侧):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作用】深入腠理,扶正祛邪,缓解腰部各种症状。

【原理】灸阿是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直接刺激病变部位,活血止痛。“腰背委中求”,委中穴壮腰强膝,舒筋清热。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疾任君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