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月4自言自语(聊聊我这些年为什么喜欢小而美的公司)

 不如走远 2017-12-06

最近行情没啥 意思,临近年底,资金也无心恋战了,从最近的成交量便可以看出来,今天指数很平静,但是个股却跌成狗了,尤其是次新板块,更是出现跌停潮,平静的水面下,其实暗藏着不小的风险

年底了也懒得折腾了,大概一个月前,基本上把几只盈利的股票都兑现了,继续耐心守着小明(洲明科技)花房姑娘(东方园林)安心过年了,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睡觉得情,今天聊点别的

===========================

其实,我从12年到现在基本上一直在坚守小而美的公司,过去如果企业高于200亿,最多250亿市值时,我可能就会兴趣大降,当然前几年做的很顺,但今年来看涨的好的都是500亿以上公司,所以今年做的不太顺,但是,我不会因为今年市场偏爱大市值的品种,就轻易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一些选股的理念

因为只所以坚守小而美的公司是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跟道理的

===========================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大部分企业都是这个过程,常青树还是不常有的,大部分企业,布入成熟期后,肯定会遇到两个必然的问题:一是成长性从高成长回归稳定成长,而估值也伴随着高估值向低估值的理性回归。

以我自己的理解,

目前A股市值高于600亿的,只有120只,而且 这里面至少有一半左右,是被银行,保险,等这种国家垄断型企业占据,如果抛去这帮国有的大象,其实真真正正的民企发展起来的市值过600亿的并不多,而只所以市值能达到600亿,大部分也都是行业的龙头,这就是目前A股的现状,所以,A股3000多只股票,大部分企业,可能市值发展到300亿甚至400亿,就会面临成长的困境,也就是从50亿100亿,翻升到300亿甚至400亿可能难度会小一点,但是从300亿甚至400亿再向上翻升可能困难就要大的多,因为市值越大可能离天花板越近,离天花板越近,可能就面临成长性速度降下来的大概率,同时,一旦成长速度下来后,估值肯定会受到压缩,,所以,我前些年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市值的上降固定在250亿左右。

=================================

企业的生命 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我认为投资的两个确定的阶段就是成长期,跟成熟期,,,初创期风险太大,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或者管理可能并不成熟,中国有大量的初创期企业发展不起来就死掉的,,所以,拿到上市公司来讲,我把净利低于1亿的公司粗浅看作是初创期,孵化期的企业,所以,我做成长股,很少去选净利低于1亿的企业,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过不了1亿这个门槛,常年净利在1亿以内徘徊,所以,这是我通过净利指标对初创期企业的一个归类

成长期,大部分是企业过了1亿门槛,可能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越来越被认可,管理层能力越来越被认可,一旦企业净利突破1亿以后,企业有可能布入一个良性的成长期发展阶段,这个时候,企业的市值可能还不是很大,大部分在70亿甚至80亿左右,只要行业高景气,企业的成长性季报,年报成长性保持 高速成长,行业天花板还足够大,企业在整个行业内排在靠前的位子,如果成长性得以每年持 续,这样的企业市值从70多亿,波动到100亿,甚至200亿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成长期的企业,由于市值规模偏小,成长性偏好,一般这个阶段,市场容易给到比较高的估值预期。这也是本人这些年主要选股的阶段,所以,我一直是一个成长型的选手,但是,这个阶段也有风险,比如,整个行业可能还处在初期,行业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出现,可能竞争也会比较大,能否买到未来的通过充分竞争后的剩者为王的未来龙头,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壁垒,管理层的战略布局野心,有一个十分全面的了解跟提前预判。因为到最后,一个行业可有只会出现1个或2个龙头,大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消灭,或发展不起来,所以,成长股投资其实需要更强的眼光去预测未来。

==============================

成熟期,成熟期的交易者,我认为可能是偏保守的交易者,一般是等市场充分竞争完成以后,真正的龙头开始显现时,再去投资,比如,N年前,像格力,像美的,像茅台,像海康,等早就成为了行业的老大,但是这几些年依然涨的很好,但是,这部分交易者,也有一个坏处,就是当真正的龙头被市场认可,充分竞争后再去买入,可能企业的市值已经足够大,虽然这个时候公司的行业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但是,肯定也是离天花板可能越来越近后,面临成长性降低,跟估值降低的双重压力,比如,像康得新,像利亚德,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后已经成为行业老大,但不可否认,两者的市值也都已经300亿甚至更大的市值,显然可能最快的成长期已经过去,比如,康得新

比如康得新,过去市值较小的时候,成长性动不动年复合高达60%甚至70%以上,这就是企业的成长期的特点,成长性很高,这个阶段,市场给个50倍,甚至60倍都可以理解,因为企业市值规模较小,高成长又这么快,未来行业前景又好,市场愿意支付高估值,,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经过市场的不断竞争,龙头地位慢慢显现,但当成为行业龙头的时候肯定,目前市规模也越来越大,随着基数的增大,成长速度肯定会降下来,比如,前些年从复合70%,降到50%,再到这两年开始降到30%左右,而企业的估值,一定是跟随企业成长性的降低而降低,那么目前市场给它的估值也就30来倍的样子,可能再也无法享受高成长期,动不动50倍,60倍的高估值,这是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定规律。大部分企业是这个样子,当然,如果 企业布入成熟期后,还可以每年保持 个30%的成长,即使目前大市值介入,也会有不错的收益。主要还是判断天花板有多高的一个问题。

=====================================

衰退期,是指企业成熟期以后,行业大部分利润被它垄断,而行业天花板增量又不大的时候,企业可能布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阶段,这个时候,有可能估值降到10倍甚至20倍的也有很多很多,因为任何一项投资,一个公司也罢,成长是一切的核心。

=============================================

所以,并不是大的就一定是好的,有可能天花板越来越近,未来成长性为零或负增长,因为真正牛B的企业,像腾讯,像茅台,全中国全世界可能也就一个,大部分企业,大部分行业都是比较平庸的,都会面临衰退期,常青树的行业和公司毕竟是少数,,,当然,并不是小的就一定是好的,像初创期的企业,发展不起来的有的是,任何行业可能最后的龙头就那么1到2家,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要看你自己的理解,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眼光很牛B,而在企业较小的时候去预测公司未来会发展成行业的龙头,其实成长期介入是可以赚到超额利润的。

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眼光很一般般,很难去提前发现未来的行业龙头,那么,等整个行业充分竞争之后,行业地位确立,而行业天花板还有不少预期的时候,再去介入,可能不确定的风险会小一点,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错失企业成长期最爆利的那块利润 。

所以,通过我自己的了解,我把自己定义为价值投机成长性的选手。也就是只参与企业发展最快最好的那一段,而且 最好是小而美的。

其实,就如我一直说的,企业的大小不是关建,关建在于美,,在于成长,成长,成长,成长是一切的核心。

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