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GAs在双相障碍长期治疗中该用多长时间,多大剂量?

 lsjtg 2017-12-06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与抗惊厥药和其他情绪稳定剂相比,SGAs能够快速高效地改善急性躁狂症状[1],并且在治疗双相抑郁症方面也显示出疗效[2]。当然,在疾病的急性阶段,应优先考虑治疗症状和减少行为和认知障碍。

 

然而,随着患者从急性发作转为缓解期,药物治疗的目标也从减轻与严重症状相关的行为障碍转向抑制微妙的情绪变化并防止复发。

 

在这些长期治疗中,确保耐受性和管理副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实践指南一般都没有明确说明BD维持阶段所需的SGAs的持续时间和剂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少有关于预防性收益和长期成本相关指导的研究[1,,2]

 

尽管如此,考虑到SGAs的显著副作用(比如体重增加、代谢综合征和锥体外系症状)以及BD的慢性特质,临床医生必须认真考虑SGAs在从急性治疗转变为维持治疗的过渡期的作用。

 

SGAs用于精神障碍的长期治疗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但是它们作为BD的预防性药物的作用尚未确定。一些早期研究表明,急性发作后持续的SGAs可能是BD维持治疗的有效策略。例如,Tohen等人[3]研究了最近在18个月的时间内从急性或混合性躁狂发作缓解的患者,发现与心境稳定剂单一疗法相比,持续的联合疗法(即奥氮平和心境稳定剂)显著延长了下一次情绪发作的时间。也有报道称,患者对联合治疗的耐受性良好,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

 

然而,尽管这些有希望的初步研究支持持续使用SGAs,因为它们降低复发风险,但其不良代谢和神经学后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问题。一些作者对长期使用SGAs的后果表示了担忧[4],认为除非其收益明显高于成本,否则不应该长期使用。因此,当患者达到缓解期时,与常规的SGAs连续辅助治疗相比,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确定预防复发的理想持续时间和剂量,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X为转折点

 

Yatham等人[4]为了确定急性发作后SGAs治疗的最佳时期,比较在0周、24周或52周立即停药患者的复发时间,并且再次发现持续的SGAs延长复发时间。然而,有趣的是,在24周停药的患者与在52周停药的患者具有相似的复发率,而体重明显减少。因此,作者提出,急性发作后的前6个月应继续使用SGAs,以最大限度提高预防效益;这段时间之后,副作用在预防未来复发或复发方面可能超过任何潜在的益处。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SGAs最有效的关键时期,以确定是否应短于6个月。

 

这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平衡点”(即收益大于损失),以及这个比例反转的精确时刻。在这个时候,或者在此之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确定维持治疗的SGAs的剂量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Bartoli等人[5]比较了小剂量SGAs与高剂量SGAs在双相抑郁症患者急性治疗中的有效性,发现较低剂量的SGAs在症状改善和缓解率方面有类似效果,但副作用较少。

 

由于只研究了急性作用,没有将躁狂症纳入其中,因此这种荟萃分析证据有限,但也提供了试验性证据,证明可以从低剂量的SGAs中获益,同时降低不良副作用的风险。

 

新的研究警告临床医生不要给轻微BD患者处方高剂量SGAs,因为没有获得与重症患者相同的治疗益处,但却可能会经历相同的不良反应。然而,这可能不适用于躁狂或急性行为障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剂量的药物。

 

从急性期到维持治疗的一种可行颁发是尽快将SGAs的剂量减至最低限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低剂量,以便长期有效地管理躁狂和抑郁症。 


未来研究的方向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是否能够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发作的药物是一个单独的类别,可用于长期预防治疗;

进一步研究停用SGAs、减少剂量或换用不同SGA的利与弊;

是否有特定亚组患者在SGAs预防治疗中受益最多。通过检查BD的临床亚型或可能亚型的生物标记物,临床医生可以针对这类患者从急性期过渡到维持期进行个性化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 Yatham LN, Kennedy SH, Parikh SV, et al. 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 (CANMAT)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polar Disorders (ISBD) collaborative update of CANMA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update 2013. Bipolar Disord. 2013;15:1-44.

2. Malhi GS, Bassett D, Boyce P, et al. 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ood disorders. Aust NZ J Psychiatry. 2015;49:1087-1206.

3. Tohen M, Chengappa RK, Suppes T, et al. Relapse prevention in bipolar I disorder: 18-month comparison of olanzapine plus mood stabiliser v. mood stabiliser alone. Br J Psychiatry. 2004;184:337-345.

4. Yatham L, Beaulieu S, Schaffer A, et al. Optimal duration of risperidone or olanzapine adjunctive therapy to mood stabilizer following remission of a manic episode: a CANMAT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Mol Psychiatry. 2016;21:1050-1056.

5. Bartoli F, Dell'Osso B, Crocamo C, et al. Benefits and harms of low and high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doses for bipolar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J Psychiatr Res. 2017;88:38-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