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草书晋纸帖-适合手机欣赏临摹书法字帖
墨迹共享艺术 2017-12-04 12:29:36

北宋 米芾 晋纸帖 纸本行草书23.7x39.1台北_proc










纸本,册页,行书,纵24.7厘米,横41厘米。
1102年底开始,米芾先后担任蔡河拨发、太常博士的职位,由于正是繁华的京师与附近地区,他特别有机会收藏到重要的书画作品,也认识书画鉴赏与交易的同好,成为他鉴赏、收藏书画的精华时代。然而,米芾却同时遭逢人生的苦痛,因为他最疼爱的幼子不幸过世,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而“鳌儿”是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在年过五十岁后,遭逢到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于1100年过世,接着更沉重的打击则是幼子米友知于1103年的早卒,《晋纸帖》就提到这段遭遇。对于幼子的过世,米芾受到很大的打击与伤痛,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他并提到大儿子米友仁还好正值年少,尚能维持家业。在三个孩子当中,米芾对于幼子米友知特别疼爱,据说他能帮父亲米芾代笔,年少才高,然而却不幸早逝,由此更能想见米芾何以会哀痛逾恒了。
米芾:“余尝硾越竹,光滑如金版。”知其曾经亲自加工越竹纸,以获得品质精良的书写用纸。米芾亦撰有《评纸帖》一卷,批评当时造纸者为求洁白而多用灰粉,致使纸质粗涩、受墨不凝、运笔碍滞等状况,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
米芾(1051年-1107年)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墨迹共享艺术-墨迹手机字帖】特别精心制作设计适合移动互联时代通过手机欣赏临摹学习的超高清书法字帖,如果喜欢的话最好收藏起来,随时都可以打开临摹学习,我们每天推出各类精品字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