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段时间,夏商周三朝被历史虚无主义者“考证”出并不存在,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被某些外国人认为是要打折扣的,而理论依据就来自国内的“历史学家”。 但是随着考古发掘出夏商周的青铜器物不断出现,某些“专家”被狠狠打了脸——当然,专家待遇他们还是照样享受的,至于还能不能继续拿美元英镑,就不好说了。 但是何尊为证,夏商周不但真实存在,而且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一词就已经出现了,一件叫做“何尊”的青铜器内底所铸的铭文就有“余其宅兹中国”的字样。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铜器,其内底铸铭文 12行 122字,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原文如此)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意思就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朋是过去货币计量单位),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不但有夏商周,还有“中国”字样,这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把专家们扇懵圈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这件何尊一直躺在废品收购站,没准哪天就被拿去大炼钢铁了。 “专家”们这次说对了,何尊就是从废品收购站用三十块钱买回的,因为当时农民把他卖给废品收购站的价格,也是三十元。那是在1965年,三十元跟现在的两千多元差不多,省点用,够一个人吃一年大米。 话说那是在1963年,陕西省宝鸡县的一个姓陈的农民半夜拉肚子,就跑到后院蹲茅坑(那个年代的农村是没有卫生间的,都是露天解决)。偶然间抬头使劲,在月光下就看见不远处的土崖子上有张鬼脸,正瞪大眼睛看着他。 老陈吓得裤子也顾不上提,逃回屋里在炕上缩作一团浑身哆嗦着告诉老伴儿:赶紧烧几张纸钱送鬼。结果老伴儿不信:世上哪有鬼,你是看眼花了! 其实这怪不得老陈疑神疑鬼,因为这几天他家后院经常冒火,用水都泼不灭。现在懂一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地下墓葬年头多了就会产生一些可燃气体,土葬集中的地方还会有磷火(鬼火)。但是老陈就是个农民,哪知道这些科学道理,虽然肚子痛得要命,但是却死活不敢自己再出去了,只好让老伴儿端着油灯陪着一起去,结果两口子被吓得扔了油灯一起跑回来了——那双绿油油的眼睛还在盯着他们呢。 第二天白天,两口子壮着胆子扛着镢头去挖,就挖出了这个青铜器来了。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家伙真正值多少钱,就背回去扔在杂物堆里了。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粮食比较紧张,多数人只能吃半饱,老陈被饿得吃野菜啃树皮,只好跑到外地去找饭吃,件青铜器就留在哥哥家了——自己饿得走不动,这几十斤的铜疙瘩自然不会背着走。 到了两年后,也就是1965年,老陈的哥哥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就只好把这件铜疙瘩背去废品收购站卖,跑了好几个地方,人家都要除掉铜锈再称重量——要是真的“除锈”,这件国宝也就被毁了一半。幸亏这位陈老兄比较“有原则:铜锈也是铜,不算钱可不行。最后找了一个不需要除锈也收的收购站,换了三十块钱。 如果没有意外,这件后来被命名为何尊的铜疙瘩,会跟其他废铜烂铁一样,被榔头敲碎,投入化铜炉“大炼钢铁”。但是意外发生了,一个被“下放”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了这件文物,层层汇报之后(据说汇报之前这位工作人员还用两包烟“贿赂”废品收购站,让他们先手下留情,晚两天再敲碎这件青铜器),最后由领导一锤定音:“它是奴隶主使用过的,但同时又是奴隶铸造的,可以留下来!”于是,这件国宝又被三十块钱“赎回”,还被送到美国、日本、法国展览,然后就上了文物特种邮票,并且排在第一位,最后作为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展出”。 一件跟“司母戊(或者叫戊母司)”、“四羊方尊”一样的青铜国宝,两次转手,每次价格都是三十元,虽然这三十元买粮救了一家人的性命,但是与一件证明“中国”一词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国宝级文物相比,其价值之悬殊,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