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17条轨交线明年初推广扫码进站 未来将刷脸过闸

 方珺逸 2017-12-06

  未来的地铁会变成什么样?今天的东广聚焦就来关注这个话题。昨天,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合宣布,三方达成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阿里巴巴最新研发的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监测等多项技术首度惊艳亮相。申通地铁集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涛介绍,虽然这些技术还刚刚完成实验室测试,但是未来,都将逐步应用于上海地铁。

  ([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 提高我们的大客流运营管控和车站安防的管理能力 //在出行服务的基础上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那么,上海地铁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呢?会上,阿里巴巴团队首次披露了多项新技术,比如语音购票。

  ([我要去东方明珠 建议坐到陆家嘴 距离目的地285米,用语音购票就能直接对着机器去说我要去的目的地 机器就会自动去给他推荐目的地附近的地铁站 //直接扫二维码就能完成购票了] )

  乘客还可以语音更换购票数量,比如,乘客说“换成两张”,购票机便会自动回复“已换成两张”,乘客拿出手机对准屏幕二维码扫码完成支付,机器出票。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这一技术将先在上海地铁一些车站进行试点,在现有购票机上进行改装,并在人流量多、声音嘈杂的环境下进行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此外,在大客流组织上,阿里带来了最新的视频实时监测系统,以取代目前靠刷卡数据来判别客流的技术。上海地铁建设的手机应用“METRO大都会”将引入阿里的技术,方便上海老百姓出行。有媒体注意到,正在研发中的新型进站闸机上,新增了一块屏幕,用户经过屏幕时,几乎无需停留,屏幕就已依托阿里巴巴人脸识别技术,完成了人脸识别,开启闸机,供乘客通过。昨天,阿里巴巴员工展示了最新的刷脸过闸。[1206地铁3]

  ([现在就通过人脸识别的概念闸机秒刷过站 将来付诸实践之后 通过人的身份信息 包括人脸的信息进行绑定之后,很多乘客可以刷脸过闸机])

  就在一个多月前,上海还在磁悬浮首先试点了扫码进站,上海地铁计划在明年初,在全市17条轨交线路将全面推广扫码进站。乘客只需要在“Metro大都会”中一键绑定支付宝,就可以扫乘车码进站,出站时再扣除车费,无需兑换零钱和排队购票。支付宝方面表示,即使在没有网络信号、或者支付宝账号内没有余额的情况,乘客也可以先进站乘地铁,后续再支付车费。目前的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是全球运营里程数最长的,在引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技术后,将来的上海轨交将是全球最先进、最具有科技感的轨交,从而惠及更多的市民乘客。

  互联网技术融入地铁,这仅仅是开始。昨天发布的《2017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指出,申城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继续稳步提升。首先,以光纤宽带为代表的本市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进一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光纤到户覆盖总量达941万户,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智慧应用方面,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实现767个公共停车场的系统联网,同比增加200多个;全市在各区共实现超过120家公立医院与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上海健康信息网”,过半数的区已实现两者联网率都达到100%。

  智慧经济领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正成为各区发展聚焦的重点。智慧商圈也成了上海商业新地标,现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全天24小时南京西路商圈的人流热力图。每时每刻,商圈中有多少顾客,甚至可以通过数据来推算他们的消费能力在“万元一级”还是“千元一级”,到底是买高档的奢侈品还是买中档的商品。目前,智慧商圈已经可以为南京西路沿线商家提供它们所需的数据,以此帮助商家改善经营。而对品牌商来讲,大数据则可以为它们选址开店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这句主题语至今依然刻印在人们心中。时至今日,城市美好生活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互联网+”快速推进的今日, 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有温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

  以上是今天的东广聚焦

  热点新闻:

  11月谣言盘点:沪C牌照扩大通行权限 中国申办世界杯

  上海莘庄一小区现两只野生貉 为犬科古老物种

  味千拉面业绩下滑超八成 关店数量持续增加

  卧室隐私被公开叫卖:拍到激情画面的摄像头IP20元一个

  非机动车涉嫌闯红灯 司机遭大型车撞击身亡(图)

  天气预报:

  申城已入冬郊区将破冰点 周四后冷空气再次来袭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