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文学代表——赋

 紫嫣雅閣 2017-12-06

汉代文学代表——赋

今天我们讲讲汉赋。我前面说过,赋的出现和盛行实际上是早于乐府诗的,当然,从文学体裁上讲我们也不应该把这两者作比较。汉赋实际上是一种有韵散文,在两汉时期,文人们更多的都是致力于这种文体,所以赋有时读来让人觉得无趣,语言华丽,叙事铺陈,偶有作品脱离实际,脱离百姓。

赋从内容题材上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老实说,我不喜欢赋,这些作品大多极尽奢华之词,不过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罢了,有骨气的文人怎么能写这种东西呢?因为这个缘由,我对汉赋的代表作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这是我个人眼中的汉赋,不妨碍大家对汉赋的喜爱。

我们今天虽然常说汉赋,但赋并不是汉朝独有,实际上,赋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就是我前面讲的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和《楚辞》对赋都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我们能在一些汉赋中读到鬼神之奇幻,也有较严谨的排比和论点,这方面讲汉赋绝不是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汉赋的一些作家也不全是谄媚之徒,他们在卖弄文采之余也没有忘记对君王的劝诫。比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虽然当中对上林苑和统治者拍了阵马屁,但也透出对帝王奢靡生活的不提倡。而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讲,赋的出现让文学史真正有了“文章”的概念,它在创作上文法词藻的运用,也算独树一帜。尤其是司马相如,刚刚提到他的代表作《上林赋》,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赋,从对皇家园林壮丽风光的渲染,气势磅礴的言辞,再到排比、对偶的大量使用,以及对帝王的劝勉,这篇作品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汉赋的奠基人。

汉代文学代表——赋

提到司马相如,大家一定对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他到底算不算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不好说,但我更喜欢他的《长门赋》。《长门赋》和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属于骚体赋,骚体赋是由楚辞中发展而来,楚辞对汉赋有影响,这个刚刚讲过了。骚体赋在内容上更多的表现怀才不遇,抒发郁闷之感,相比较很多内容空洞的汉赋,骚体赋更得人心。

很多文学家后来也不断发现赋的问题,汉赋在发展过程中纠正,蜕变。到了魏晋南北朝,四言六言的骈体文开始流行,这时创作上更加讲究声律、对偶;唐朝中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他们认为骈体文华而不实,因此追求自由朴实,赋不再执迷对偶、押韵,自此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文学上称为“文赋”。

由此可见,汉赋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还是颇具影响力的。

汉赋不但对散文有影响,甚至影响到历史文献的创作,比如司马迁的《史记》,这就是一部有血肉的史书,文风上继承了汉赋的一些风格,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鲜活可信,下一讲,我们就聊聊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文学代表——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