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意外引起的思考

 柴媛媛2015 2017-12-07
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那么在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交往互动,教师是有效生成的催发者

教师搭建一个平等交流、真诚沟通的对话平台,营造出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思维碰撞,有奇思妙想,教师敏感地加以捕捉、放大,才能成就一堂优秀、高效、成功的课堂。

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罗布泊现在和往昔的照片呈现在大屏幕中,结果意外发现自己“湖”字少了三点水,变成了“胡”,她急中生智,脱口而出“看,现在的罗布泊彻底干涸了,所以湖都没水了”,学生一笑而过,不仅没有嘲笑失望,反而对于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二、对于学生,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

学生年级尚幼,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控制,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教师要理智应对。

曾经,在一节课上,我正在有条不紊的讲授课程,一个小男生忽然情绪失控,将桌子上的东西扫到地上然后趴在桌子上默不作声,我犹豫了片刻,想大声训斥维护自己作为一位教师的尊严,却又不愿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伤了他那脆弱的自尊,最终,我决定继续自己的课程。

下课后,我找到他,还没开口,他却急急忙忙的丢出一句:“老师,对不起”。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是师生,也变成了朋友。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女孩儿,那时,我刚刚接手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完全不了解,只能天天拿着名单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每一个人,但是将近60人,工程太大了,我只能死记硬背记下名字。

让我意外又愧疚的是,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来自于一个胖乎乎、性格腼腆、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的小女生,她说:因为我没拿名单就记住了她,喊了她的名字,她很高兴,毕竟是第一次有老师能这么快记住她。

我无言以对,但从此以后我将她的人,她的话镌刻在了骨血里,是愧疚,更是一种激励。

课堂之上难免会有意外,它考察教师的智慧,同时也教育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做好一个人,不负学生,不忘初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