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备课|李玉贵:学会释放孩子们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一帆风顺好心情 2017-12-07


李玉贵老师,来自台北国语实验国民小学。和所有美丽的女子一样,她温婉沉静,永远带着甜美的微笑。但是一上了课堂,她就成了一个真正严肃的学者,引导孩子们在语文的丛林中跋涉、寻找、成长。2013年10月21日,笔者有幸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东南亚小学华文阅读教学研讨会,一睹李老师的教学风采。李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小学生,课文是《北极熊学游泳》:


北极熊学游泳

北极熊在冰上捉到一只小海豹,小海豹说:

“请你不要吃我,我会教你游泳。”

北极熊说:“我早就学会游泳了!”小海豹

说:“你没发现吗?我们住的地方越来越小了,

过不了多久,我们都得搬家。只会游泳还不够,

要游得够久、够远,才能游到新家。”

北极熊看了看,发现冰山真的越来越小,

只好让小海豹教他游泳。

不久,小海豹教会北极熊,他们一起游向

大海里更远、更大的冰山。



01

孩子,我是你的知音


和其他任教教师不同,李老师就像是在自己的教室里面对自己的学生,说话不急不徐,没有因为台下坐着几百位教师而改变自己一向的教学风格。与某个学生对话时,她一定是弯着腰,亲切地面对学生,声音无比和缓轻柔。当课堂上有学生打喷嚏时,她马上从自己的背包里找出卫生纸递给她:“课堂上打喷嚏又没有卫生纸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李老师要送给你。注意,这是来自台湾的卫生纸噢。”多么让人心头一暖,又多么令人快乐。此时的我和课堂上所有的小朋友一样,多么想看一看那个神奇的包包里还藏着什么。遇到难的问题,她总是无比真诚地说:“这个问题很难啊!我也不知道啊!”装作傻乎乎的样子化解了学生无法回答的窘境。面对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她又充满期待地说:“没有举手的小朋友也在努力地想,他正走在想的路上。”面对回答得还不够完整的学生,李老师总是说:“这个小朋友非常棒,他乐于把自己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与我们分享。”“小朋友是很有感觉的。虽然感觉到了,但是不容易把它讲述出来。”李老师的评价语多么善于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在课堂上,我听到最多的还是“谢谢”两个字,这是每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李老师首先要说的两个字。

她是用细腻的心在课堂上播撒爱的种子,更是把简单的课文教“复杂”。用行动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思考成

果。



02

孩子,请与我交流


师:小海豹到底是怎么说话的?文章里哪几个段落有小海豹在说话?

生:第1、2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第一段,自己先默读一下,你觉得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恳求的语气。小海豹恳求北极熊的语气。

师:举手的请起立。一起读出恳求的语气。(生读完。)小海豹怎么那么整齐,有没有带着别的语气、别的心情去恳求?真的没有吗?

生:拜托。

生:请求。

师:你一定是没有看过北极熊抓小海豹的情景。你根本不敢看。谁会预测一下?

生:这是非常恐怖的。

师:那你们刚才可没有带着恐怖恳求噢。待会儿要读得恐怖噢。

生:血会流到冰上,北极熊很残忍。

师:大自然就是这样。你要学会设想,小海豹就要被吃掉了。这时候,还只剩下一秒钟,你怎么样发自内心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读一遍,开始!

师:这样还是不够啊!他会不会发抖?除了恳求,还有什么?有没有着急?有没有害

怕?

生:惊恐。

生:惊吓。

生:恐慌。

生:恐惧。

师:请把这些词语加在小海豹说话之前,用上插入符号。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只想缩小孩子们天生能力的差距。”李老师说。正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才牵引着李老师始终耐心地聆听学生发言,并能安静地等待学生读书行事。李老师还说:“老师应尽量少用各种暗示性的方法去获得他们想要的正确答案,要学会释放孩子们原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师生平等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师生之间才会把彼此的心敞开,才会推动课堂前进,才会真正领略到语文课堂的曼妙之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陪着学生在语文的路上不断成长。“你要学会设想。”“谁会预测一下?”“待会儿我们要读的噢!”当教师语重心长地表达这些观点的时候,哪个孩子不会被深深感动,继而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呢?李老师像是一个久违的朋友,她在课堂上是用一片心与学生交流。“有没有着急?有没有害怕?”既是充满善意的提醒,又是真诚的自我交流。这样的分享,多么高明!李老师在课堂上一直说要给学生们看北极熊抓住小海豹的图片,但终于没有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们用语言进行了描述。比起语言,也许图片的表达更直接,但那血腥的场面,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暴力。李老师绝对不会为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快速达到一个顶点,而放弃对孩子们细节的关爱!为了让学生说出“惊恐”“恐慌”这类感觉的词语,她总是要求他们想象,调动自

己的已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语言训练课。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交流环节,教师知道了学生心中所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达到了语言理解的峰值状态。


03

孩子,让我为你打开一片天地


李老师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同行者,更是一个温柔敦厚的长者,牵着学生的手在语文的灌木丛里寻找那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淡雅小花。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都不一样,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也不一样。如何让一篇似乎没有什么教头的文本生发出可教性来,李老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正如她自己所说:“相处多时,与文本成为知己。一读再读,读出文章内容含义主旨,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形式。”有了这份功力,李老师在课堂上凭借着这篇文本,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付诸实践。她竟然可以设计出六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预测内容、概览课文、识字写字、用字遣句、概念构图、读写延伸)。通过示范,步步引导,学生们捕捉中心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就小海豹的语言与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一场研究性学习,展开了一场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她与学生们的对话,不仅推进了教师教学的发展,而且更多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她的比较教学法。


师:现在老师来当小海豹,你来当北极熊。当我读完后,你告诉我是“吃掉吃掉”还是“放掉放掉”?


师:(撒娇式)不要吃我,不要吃我。


生:吃掉吃掉。


师:为什么?我说一定要回到语言文字。是因为他怎么说话?有的同学一直没有举手,但他在努力想,我知道他在想的路上。


生:“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是一种无所谓的感觉。


师:我的意思是去和原来的文章比,这样有什么不一样?回到文章去思考就是最聪明的小孩。


生:小海豹没有说为什么不要吃我。


师:差别在哪里?努力想,不会没有关系。


生:放掉我有一个条件,不会单独放掉。


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谁看到前半句有什么不一样?


生:没有“请你”。第二句就不是请求的语气。


师:太棒了!既有请求的语气,又有一个不吃我的条件,这样小北极熊才有可能放了小海豹。这一句我是带着大家看的。第二段你要自己看了。


师:小海豹又怎么说?这一段很长,有小朋友说这一段超难。小海豹说了几句话?(全班逐句读。)李老师现在放你自己去感觉。这些句子里哪些词语是小海豹没有被吃掉的理由,聪明的小孩会静静地读书,拿起笔来会比较容易圈到。(学生读书,圈画词语。)


师:文章里的“你没有发现吗?”如果改成“你没有看到吗?”你会放掉还是吃掉?


生:吃掉吃掉。


师:所以请你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生:“看到”就是看的意思,“发现”就是仔细地看。


师:小朋友是很有感觉的。虽然感觉到了,但是不容易把它讲述出来。现在又有一只海豹,你是把他放掉还是吃掉?(很冷漠的,很孤傲的)“你看不见吗?”“你没有长眼睛啊?”“你到底有没有在看啊?”


生:吃掉!当然要吃掉啊!


师:小海豹还很厉害啊!他用了一个适当的疑问,就帮助自己没有被北极熊立刻吃掉。如果人家跟你说:“你没有发现吗?”你会怎么样?


生:我就会看看。


师:然后呢?


生:本来北极熊不知道,听小海豹这么一说,就会发现冰山真的越来越小了。


师:谢谢你!真是一个非常细腻的小朋友。当别人对你说“发现”这个词语的时候,你就会非常警醒。第二句开始,真的要自己去找了。有些词语看起来一样,但真的对比起来是不一样的。仔细找一找,找到小海豹没有被吃掉的线索。(边巡视边表达自己心情:真的很想把找到的词语说出来哟!)


生:“越来越小”“ 过不了多久”“都得搬家”。


(教师请学生讲为什么圈了这些词。)


师:“都得”有什么感觉?“都得,都得,”(一次比一次音量提高,一次比一次紧张。)你们都得回答我的问题。感受到什么?


生:所有的动物都要搬家。


师:没得选择。


师:如果李老师圈“我们”,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前面还是“你”,这里就变成了“我们”?如果你不知道,一定要和旁边的同学去交流一下。这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所有的动物都得搬家,连小海豹也要搬家。


师:这位小朋友有一点点想法,就愿意告诉我们,这是最勇敢的小同学。“我们”都一样。


比较是一种高品位的鉴赏阅读,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比较教学,例如:过了桥,是一片农田。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诸如此类。我们更多的是从作者的角度、编者的角度、文本的角度、语言文字的角度去剖析,是想让学生承认文本比较好,好在写得精彩、用词准确之类,在很多时候,用来作比较的是一些形容词或是动词。李老师却让孩子们从单纯内容的理解上升到思考文本之外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训练。教学过程看似平静,实则紧张,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高速运转,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概括、比较、整理。经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就会把自己当作研究者,逐步掌握概括归纳的方法。这样,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就在这么好玩又轻松的状态下学会了。通过这种比较阅读,李老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明白了言语表达的技巧。对于北极熊抓住了小海豹,小海豹是如何说服北极熊的,李老师抓词、抓句式、抓标点、抓心理,又举了许多生活中的说话方式作为例子。“这样的说话方式好吗?”李老师没有直接提问,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化身北极熊,让他们在听了老师的“海豹”之言后自发地说出“吃掉吃掉”。这样,没有礼貌的说话或是不注意说话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自然心知肚明。正是通过这样的童话般的教学,将比较教学呈现得这样细密无声。


正是在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中,让学生悟得语言表达的方法,让他们觉得只有这样,北极熊才会放了小海豹,再通过读,加深了这一印象。可以说,这是对学生演讲方法的启蒙训练。李老师还进一步联系目前北极熊的生存状态,要求学生依据文本的模式,练习怎样说服人类减少温室效应。可以说,这既是内容的拓展又是形式的迁移,是真正的发展性阅读。


这让我们陷入深深思考: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李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只是她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简单与复杂的教学艺术,绝对不是数量多寡的不同,而是教师是否把握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是对于文本理解的肤浅与深入的差距,是对教学环节设计的精妙与粗糙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