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文庙,见证武汉大学西迁史

 细雨青衫 2017-12-07
    

  1938年4月2日,武汉大学迁校委员杨端六等人到达乐山,8日,校务会议决定,迁川临时校名暂定“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校牌悬挂文庙校本部门前。文庙为第一校舍、第二校舍定在三育学校,文庙为总办公处,正殿为图书馆,三清宫为印刷所。7月,珞珈山本部教职员工随校长王星拱抵达乐山。“嘉定分部”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嘉定分部校门资料图(据网络)

  乐山本地人黄成璋(同盟会会员)、蒋焕廷(哥老会大哥),不仅在选址等事项倾力相助,还因武大租用房屋大多残破不堪,需要修缮,黄、蒋还号召,动员乐山县城及附近乡镇木工、泥工、油漆工等所有工匠大力支援武大,致使修缮工程进展神速。到4月16日,文庙划作教室用左厢、右厢,焕然一新成为系列大小教室,室内课桌,坐凳安放井然有序,作好了上课物质准备工作。原来定于5月1日开学,实际上在4月29日,先头到达乐山武大师生,在有些刚完成修缮校舍里,恢复弦歌之声,直到回迁之时。

主持武大西迁乐山校长王星拱塑像(安谷“战时故宫”)

  有武大学子撰文评价:“在民族危亡的极端苦难中,能在四川乐山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读大学极为难得。一所著名大学在一个几万人的县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文庙作为校本部及文学院、法学院的教学位址,利用城郊一片建筑(记者按:三育学校)作为理学院、工学院的教学地址,利用教会的一些设施作为女生宿舍,利用龙神祠等作为男生宿舍,还修建了一些简易的教室和宿舍。教师们则分散租用民房,共度战争岁月,武大的师生是太幸运了。”教授叶圣陶则说,“以视重庆之中大与复旦,(武大嘉定分部)宽舒多矣。” 教授苏雪林觉得,虽不如珞珈山原来校舍之壮丽,也颇有气派。

位于老霄顶的武大礼堂资料图(据网络)

  流亡大学,弦歌不辍,在物质条件极其恶劣环境下,武大师生以超迈、坚韧精神阐释武大“明诚弘毅”校训精神,在乐山仍营造出学术自由、教授治教环境,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蔚为壮观成就。国民政府在《视察国立武汉大学报告》中指出:“该校素以学术研究著称。”学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蒸蒸日上,与同处大后方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一道,被世人并誉为“四大名校”。

文庙大成殿图书馆资料图片(据网络)

月咡塘文庙大成殿武大图书馆旧址今貌

武大学生西迁乘船途中资料图(据网络)

  1946年10月31日,复员珞珈山武大师生在校礼堂举行开学典礼。自此,结束了西迁8年离乱之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