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伊铁中学 牙林线曾经的名校

 好保顺nqvn 2017-12-07



当年的教学楼


如今一提起伊铁中,老一代铁路人都会几分骄傲地说上这样一句话:“当年从牙克石往里不论是林业还是地方的孩子,想进伊铁中,都要挖门子倒洞。”可见伊图里河铁路中学曾经是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名校。

说到伊铁中,不能不提到牙林线。牙林线,顾名思义是牙克石通往大兴安岭林区的铁路。它起自牙克石北出站的信号灯,经伊图里河至满归,中间由朝中岔出朝乌线到莫尔道嘎。其东线是伊加线(伊图里河至加格达奇)。线路总长892.928公里。牙林线1952年开工建设,1963年12月全部竣工。图里河铁路分局应运而生。那时国家提倡企业办学。5000余名铁路职工奋战于深山老林,子女上学是一件大事。

1963年前,牙林线只有一所戴帽初中的铁路学校——图里河铁路职工子弟学校。铁路子弟上高中须去满洲里(当时满洲里是铁路分局所在地)。或就读于地方或林业中学。
师生共建伊铁中
1962年,齐齐哈尔铁路局支持图里河铁路分局开始筹建牙林线铁路高中,地址最终选定伊图里河。伊图里河位于牙林线中段,又是牙林线中东西线的三岔口,学校建于此,便于孩子就读。伊图里河镇有伊东、伊西之分。镇机关、林业局驻伊东,铁路主要单位都设在伊西。因地域所限,铁路建筑大部分置于山坡。伊铁中,就坐落于伊图里河车站对面的山坡上。

初期伊铁中的校党政领导班子非常精干,任长青老师任校长,田俊义老师任教导主任。任校长时龄不足四十,田主任三十出头。他们均来自齐齐哈尔铁路中学。师资,计划从图里河铁路子弟学校调来部分学历较高的老师,但杯水车薪。

伊铁中首届篮球队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年轻人最灿烂的理想和实践。1962年和1963年从全国各地大院校分配到齐齐哈尔铁路局一批大学生,党委书记王云汉、局长赵康一声令下,这些大学生全部意气奋发开赴牙林线任教。

这些先后“进沟”(当年人们素称牙林线为沟里)的老师有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有的毕业于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湖北大学。后来又来了北大、南开、中国科大的毕业生。他们怀揣共同的心愿,但每个人进沟都有各自不同的感触,都有一段日后每每忆起会笑出泪的趣事。毕业于东北师大的张显赫和毕业于开封师院的于兆岭老师一同由齐市出发赴任。车到扎兰屯,听到旁边有人议论伊图里河,他们忙欲下车。列车员告诉他们还须二十个小时的行程。原来,他们在齐局教育处,就把二十六、七个小时的行程错听成了六、七个小时。毕业于内蒙古师大美术系的郝崇正老师手攥路局教育处给办的卧铺不会用,一路坐硬板(当时齐齐哈尔进沟火车的硬座实实在在全身都是光腚木板儿)咣当到伊图里河。九月的伊图里河已经寒风刺骨,他下了车有些茫然。正要打听学校的地址,一个大个子迎上来问他,“你是郝崇正同志吧?”郝老师忙点头。大个子又说,“我们在卧铺车那儿接你,人都走光了也没有见你的人影,有的老师以为你睡过站了,他们上车接你去了。”郝老师心里一阵热,当听说站在面前的瘦大个子是教导主任时,浑身的寒气更顿时消减。

1963年9月1日,伊图里河铁中正式亮牌开学,学校为从初中至高中的完全中学。

学校有两座楼,热情的红楼为教学楼,温馨的黄楼为学生宿舍楼。两楼冬天均以火炉火墙取暖。

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围墙。课间,学生一脚踢偏把球干到山下,拣回足球时,上课铃又响了……

建校初期的校领导和党支部


老师们一年四季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他们团结着,比学赶帮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悉数运输给牙林线上铁路职工的子弟们。白天他们正常上课,晚上陪伴住宿生两个小时晚自习,夜深备课和批改作业。那时学生宿舍有限,人数众多的图里河的学生都通勤。铁路分局用工程宿营车改造成绿色通勤车。学生安全也是大事。一早一晚,老师们要下山接送学生。周日,老师要护送沿线的学生上车回家。有时他们也坐上火车,到沿线学生家家访……


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师们,还是实实在在感到伊图里河的艰苦。伊西没有影院,收音机是手头唯一娱乐工具。没有邮局,寄信要跑到十里以外的伊东。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是家常便饭。铁路钢轨时有冻裂。有民谣称:开门用脚踹,吃水用麻袋,五黄六月吃干菜,火车没有牛车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瘦弱书生张伯宁老师曾这样描述这里的冬天:“棉裤厚到把两条裤腿戳到床上,棉裤可以不倒,即使是这样到室外十分钟可以让人感到没穿裤子一样;厚厚的轮胎底的军用大头鞋在雪地上站不到半个小时,轮胎底冻硬了,像一块铁板打不过弯来。戴口罩,口罩会冻成一块板。上下睫毛一遇口中的哈气瞬间冻结到一起,必须不停地眨眼睛才能看清方向。”每个月供应的粮食,除少量的白面和二斤大米,几乎全是玉米面、高粱米,南方老师们的胃肠吃苦了。冬天的蔬菜就是白菜,土豆,二两油。副食跟不上,整日饥肠辘辘,饭量大的老师不得不到进站的客车上去买不要粮票的面包,或是拎一个小水桶到十八户去买豆腐,豆腐是不要粮票的,买回一水桶趁热拌上酱油充饥。

老师们把条件较好的宿舍楼让给了学生,自己住半山腰一个废弃的列检所,睡上下铺。宿舍里烧的是铁炉子,捅火时烟尘四起。老师都在被子上盖一条塑料单,深夜塑料单唰唰的响声此起彼伏。一次,睡在上铺的郝崇正老师挪动了一下挡在墙边的胶合板,看到几只硕大的蟑螂在爬,翻开胶合板又见密密麻麻的蟑螂蛋,郝老师拿下整张的胶合板爬下床,放到火上去烤,顿时发出哔哔啵啵的响声,屋子弥漫着燎毛的呛人气味,熏醒了已经熟睡的人们。朦胧中有人问,你在干嘛?郝老师说:我在为你们烤肉吃!

伊铁中师生是一支铁血队伍,正如他们在《过雪山草地》中唱到的:革命理想高于天。

伊铁中首届冰球队

榜样的力量无穷。校领导把家搬来了,孩子老伴都进了沟。每个周末学校都举办文艺晚会。田主任会拉小提琴,每次师生们都会听到他精彩的演奏,有一次他还唱了一首《刨地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师们都身怀技艺,南风北味,晚会总是百看不厌。师生们共同排练了《长征组歌》,老师们演出了话剧版的《智取威虎山》、,举全校之力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遍了伊图里河和图里河铁路、林业和地方,好评如潮。完全由学生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林海文化工作队,利用寒假,穿林海跨雪原,前所未有的走遍牙林西线的所有大小车站和工区。所到之外,大受欢迎,如当今年轻人见了歌星。

那是个体力劳动也光荣的岁月。师生们自己动手盖仓库,开山道。学校的燃煤供应不及时,学生自带小推车、大锯,和老师一起上山拉柈子。渴了吃口雪,饿了从怀中掏出饽饽填饱肚子。师生们还一起开辟了操场、篮球足球场和冰场。每天的午间篮球赛是师生的另一道美味大餐。学校组建了各类体育运动。男子篮球队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中学生篮球联赛中一举夺冠,沸腾了全校,震动了牙林线。后来伊图里兴起了毽球热,在伊铁中也热了起来,学校的毽球队不断在各级比赛中夺金摘银。伊图里河铁路毽球队经常代表路局、黑龙江、内蒙古参加国内外毽球大赛,其中许多主力队员都来自伊铁中。
人才汇聚伊铁中
德、智、体相长,在伊铁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很快在齐齐哈尔路局教育系统名列前茅。齐铁局领导多次来校视察。1964夏天时任铁道部长刘焕章轻车简行,沿山路拾级而上来到了伊铁中,给了山里铁路的孩子和五湖四海的老师们极大的鼓舞。着眼于牙林线沿线教育的长远,又在伊铁中增设了一个中师班。学员全部在呼伦贝尔盟管内的应届中考的学生中统录。四十名学员清一色是“娘子军”。后来,他们都成了牙林沿线小学教育的生力军。

1975年6月,当年的图里河分局迁至伊图里河。1981年9月1日,伊图里河铁中一分为二:高级中学,即伊铁二中和初级中学,即伊铁一中。当年,高级中学有8个班。伊铁分局投资建起201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和1600平方米的实验楼。高级中学发展到18个班。

岁月悠悠,天道酬勤。伊铁中的学子们像是刻意与老师们的置换,大批考入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全国各知名学府。伊铁中在牙林线,在大兴安岭,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名校。

后来,天南地北的伊铁中老师们,很大一部分在牙林线安了家。他们有的英年早逝了,来自中原大地的于兆岭老师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冯长云老师,刚刚而立,就长眠于林海雪原。如今健在的老师们,有的仍居住在伊图里,大部分到沟外各地颐养天年。他们有的子女则依旧如蜡烛还燃烧在林海校苑。许多老老师都建起了博客、QQ、微博、微信群。他们光顾最多的是“伊铁人”。在那里,他们常用握了大半辈粉笔、现在使起来却无奈笨拙了的手写下这样的话: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