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分作文作者谈写作体会:你为什么要去看凌晨四点的海棠花?

 老刘tdrhg 2017-12-08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6届文科实验班 廖浩天 

在《花未眠》中,川端康成说“一朵花很美,所以不由自主地说:‘要活下去’”。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世界的美是无限的,但由于人类感知能力的有限,导致了人类眼中的美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生命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发现美。而阅读,毫无疑问能提高我们发现美的能力。这便是阅读的第一阶段:领略。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美。阅读《民主的细节》你能看到社会建构之美,阅读唐诗宋词你能看到心绪之美。当阅读量不断地累计,你眼中原本晦暗的事物一一明亮起来,最终“酒不醉人人自醉”,哪怕面对枯燥的生活,例如高三,你也会发现,它是那样的多姿多彩。阅读第一阶段的最终导向,便是热爱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博学之士,往往通达乐观。如杜甫,李白,欧阳修,苏轼等等。

 

在《花未眠》中,川端康成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让多少文青沉迷地不知所以,但其中又有多少,看过原文,又有多少思考过,这句极美却清淡的话,感动了几乎整个世界的人呢?

 

看到了这句话并被感动的,便是读书的你;然而进一步去看原文,并明白为何而感动,便是思考的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热爱生活过渡到思考生活,便是阅读的第二阶段。这是一个从摹到临的阶段。你在看书的时候懂得了当代民主制度的构架,你知道了它优点缺点,现在你开始独立思考,能否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弥补这样的漏洞。吃了前人的鱼,现在试着用前人的鱼竿,看能不能吊到更大的鱼,这就是思考。在很多情况下,思考是新生命的第一原动力:改革,创造发明,它们往往来自于某一次反思。而在生活中,思考更能使一个人真正的独立,并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欲。越思考,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然后去学习,阅读,再加深思考,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而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哪怕真理无穷,进一步又进一步的惊喜”,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揭开“美”的背后的“真”的过程。

 

现在回到我们的题目,你为什么要去看凌晨四点的海棠花?不是偶然遇见,而是刻意地去寻找。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有为的过程。我们热爱完了生活,思考完了生活,有了一点结论,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说一些什么,去改变一些什么。这便是阅读的第三阶段,写作,行动,改变生活。

 

凌晨四点,大多数人正在睡梦之中,此时的海棠花是不被重视的。但是有了热爱生活的心,有了思考生活的习惯,你会有这样一种冲动去发现。而当你获得这样一个冲动的时候,你其实就已经改变了生活,首先你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周围的人慢慢也会发现。而写作其实正是这样一个传递的过程,作者把心放在文字间,读者用心去贴近。所以我们说写作是一个极为私人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为公众的过程。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将大家引导向善的过程。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去看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因为有一颗热爱美的心,思考真的心,走向善的心,而获得这样的心,便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如果一颗心仅仅热爱美,那么它活在风花雪月的矫揉造作里;如果一颗心止步于思考,那么无边的困惑会扑面而来最终淹没了它,只有拥有了改变生活的心,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还是研究,创造,还是创办公司,还是维护法律,还是戍守边关,带着一颗主动的的心去做这些事,那么生活绝不会是一潭死水,因为至少有你在其中翻腾。

 

海棠花是美的,但主动去欣赏她这样的行动,更美。热爱,思考,改变,这便是阅读赋予生活的意义。

 

但从方法论上来讲,生活,思考,阅读,同样能够给写作以帮助。

这就像是炒菜一样,生活是材料,思考是火候,阅读是味精鸡精这些佐料。

一个眼睛始终定在书本里的人,炒出来的文章就好似干巴巴的白米饭,再晶莹剔透,也会吃噎着;一个眼睛始终锁在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里的人,炒出来的文章就像一锅浓汤,初尝可口,日久便觉得腻歪。一桌盛宴,荤素汤至少是要齐全的。如果你在上学路上,车里,不盯着手机,司机的谈吐,窗外的风景能做成一盘上海青。如果你在校园里空闲时留心一下幼儿园那边的欢声笑语,注意一下花树的季节更迭,番茄蛋汤便有了。如果你在课堂里专心上课,专心练习,完成任务后,毕业后回想起这些时间,那些热情也能炒盘盐煎肉。如果在有些夜晚床上的深思与期待,一壶清酒也就备好了。前几天我与浙江一位同学谈论文学的时候,曾有一个共识:许多作家并非中文系出生,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尽全力地去生活。而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作家”,贾平凹的黄土地,莫言的红高粱。这些“文学领地”也就是他们的生活。我想,用尽全力地生活也是他们的作品永葆生命力地基本保证吧。

 

同样一碟里脊,大厨能炒地熟到恰到好处,在我手里的它不是黑成焦炭就是还带着旺盛地生命气息。这就是火候。同样的看一朵海棠,有人能把它写得跟半夜尿急去了趟茅房没什么区别,这是没有思考,火候不够;有人能把它写得好似琼台玉露,闻之便醉,这是火候太过,思考变成了附会。同样一份时评(创新驱动型作文同理),有人浅尝辄止,言不及义;有人剑走偏锋,滑向无理取闹;但也有人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刚才说了,写作是一件私人又大众的事,那么什么让这个“私人”的游戏有“大众”的资格呢?这便是其中你那独一无二的思考。

 

生活这道原料给了写作的基础,思考把住了火候,让其光鲜诱人。然而所谓先声夺人,一道菜品的味道与香气,能让食客更好地接受这道菜。这是佐料之功,也就是阅读之功。同样是半晚看到海棠花,可能一般人会写“夜半的海棠还开着”,稍读过一点书会写“当星都快睡着了的时候,海棠花正绽放美丽”,有过一点思考会明白人物是画面的关键,于是会说,“此时的星都已闭眼,我却看见醒着的海棠花”;阅读再丰富一点明白化繁为简,挑出重点:“凌晨四点钟,我见到了清醒的海棠”,再往下走,会有各自的风格,温柔的会说“凌晨四点钟,海棠花看着我”,吊人胃口的会说“凌晨四点钟,我见到了海棠”,饶舌反复者:“凌晨四点钟的我,看着海棠花看着我”,然而川端康成这样说:“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隐去了大多数东西,甚至让“我”都模糊了,而“未眠”是一种将心比心的体会,不是偶遇,没有非常奇怪,好像看见一个朋友没睡觉一般略感惊奇。或许是个人论断,我觉得这是一种禅意。当然本文不是为了讨论川端康成。如此赘叙其实是为了告诉大家,你看过的书,会沉淀在你的笔尖,逐渐有了个人的风格,而这些风格,或者名为“文化”的味道,便是让食客爱上你的作品的第一道法宝。而随着你的作品越来越多,你的文气也会逐渐由笔尖扩向人格,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就完成了创作反哺生活的过程,从而实现一个美妙的循环。

 在文末,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阅读不能代替生活,就好比鸡精虽然味美,却不能当饭吃。常年困守校园中的我们,常常忽视对于生活的感知,而把思考泛滥成多愁善感。本文最希望大家重视的便是:不要忽视对生活的体验,不要忽视真正的思考训练。当然,必要的创作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没有那位大厨是“生而知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