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泉州工夫茶 2017-12-08

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记    2015·4·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是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该馆分新旧两个馆区。旧馆区在泉州开元寺内东侧,是许多人已熟悉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馆内陈列1974年发掘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    新馆坐落在东湖畔,于1991年建成,馆内辟有“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伊斯兰文化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陈列的后渚港出土古船,我从正侧面拍了照片。复原后古船长34米,宽11米,这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海船经专家认证为宋代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是古代泉州开放与繁荣的见证。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2··这是展厅的宋代古船发掘现场图:海船出土于东南海滩深4米的堆积层中,船体保持基本水平,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型深3.27米。船内分13个水密隔舱。排水量近400吨,可载重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路”一支700多头骆驼队的驮运总量。

听介绍:这艘古船是厦大一位历史系教授发现的,1972年夏他在后渚港寻找宋元史迹,有一位当地老乡告知,拆旧港时发现了一块大石板,16个工人也抬不动,最后只好将它再推入海滩。教授请老乡带路查看大石板,结果发现了古码头遗迹。还得知曾经有老乡在这儿的海滩挖木块回家蒸年糕,但一块也点不着,就放弃了。(如果点的着,古船就完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3·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4 · 出土海船由12道隔仓板将全船分成13个仓……2010年11月15日,出土海船的“水密隔仓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宋元时期泉州先进造船技术的代表,西方船只直至公元十八世纪才有水密隔舱。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5·  这是展厅陈列的部分沉船出土物,锚具、槟榔、沉香、乳香等。

古船运载大量香料药物及其它商品从东南亚归来,如瓷器、铜钱、种子等。专家根据陶瓷碎片,以及“开元通宝”“政和通宝”古币判断,这艘船的建造年代在宋政和七年之前。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参观后,称赞“这艘古船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海交馆内“宗教石刻陈列馆”

主要展出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三种外来宗教石刻,记录泉州逝去的繁华,讲述海上丝绸之路时代,发生在这个城市各种中西方文明对话的故事。这些文化遗存也永恒地召唤着泉州的城市精神。(陈列馆前言)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6·陈列在宗教石刻陈列馆”的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雕像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9··宗教石刻馆陈列的碑刻和构件陆续于泉州的古城墙、地基和民宅出土及发现。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0·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1·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2·

             “中国舟船世界”(船模陈列)

 展示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我只拍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3 ·船模标签:牛皮船(现代):青藏高原和川西藏族人民的水上运输工具,藏语称“果哇”。外壳用整张牛皮缝制而成,内以木杆骨架支撑。适合在多激流浅滩的江河上顺流航行或横渡,船体甚轻,出水后一人即可扛负。(征集于雅鲁藏布江)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4· 船模标签:鸬鹚船(近代)汉江支流通河一代人家的常备之物。也是渔船中最小最轻的双体小船。一人即可担起行走,在水上一人双脚分踏两只船上,一边操驾,一边指挥鸬鹚抓鱼。两只细长的小船由两根木棍在前后连接,在两船中间系一扁担,供陆上担船用。(征集于湖北仙桃地区)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5· 船模标签:西北羊皮囊筏(现代):黄河一种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去毛缝制,吹成气囊,绑在柳木做成的长方形骨架上,即成羊皮筏。下水渡人,上岸扛走。(兰州林禾杰、王祖薇夫妇捐赠)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6·  船模标签:耆英号船(清):英国定造的中国木帆船,于1848年航抵泰晤士(李邦彦设计、张玉琪制作)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
17·  18·    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航海壮举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是福船,郑和最得力的副使王景宏是漳平人,招募的水手和船工,许多来自闽南地区。

古韵泉州(三)海交馆119·  海交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中有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雕像;“宗教石刻陈列馆”内有旅行家“雅各”、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的部分图片。这三位旅行家先后记录了他们在中国的履闻。他们对泉州的印象如:

《光明之城》书中讲述了居泉印度商人:那些大印度商人,他们很容易被看出来,因为他们又瘦又黑,他们的妇女都非常美丽。这些大印度人和他们的妇女,都根据自己的选择,以蔬菜,牛奶、米饭为食,不吃肉和鱼  。                     (相关阅读)《光明之城》书中记载了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于1271年8月与同伴来到刺桐城,见到:入夜,街上所有的店堂、路口和院落里都挂着灯,路上行人手里也提着灯笼,满城光亮如白昼……                                                               (相关阅读)《马可·波罗游记》书中,叙述了13世纪故乡在威尼斯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92年春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14艘大船组成的船队从泉州港起航时的情景: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伊本·白图泰游记》中讲述了他1346年看到的泉州:“刺桐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港内泊巨舸百艘,小船无数、泉州和广州的瓷器,价廉物美、丝绸极多,价钱也不贵、泉州和广州制造的大船,“有十帆,至少是三帆。帆是用藤篾编织的,其状如席”、中国人在“交易时使用纸币,将金银熔铸成保存起来”……

这些书中讲述的主人在刺桐港见闻部分,是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时代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景象。”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则是“物文并茂”,进一步见证了以上的历史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