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兆申作品欣赏

 畔山园敬坤书馆 2017-12-08
江兆申作品欣赏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云巖霜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八十二、三年,江先生黄山之行归来后,陆续完成几幅黄山写景画作,此幅云山為其中之一,笔墨的成就在诸作之上。黄山地处花岗岩带,山石呈现块状结组,江先生运用方折皴线来传达石质纹理,嶙峋交错蔚為奇观。整体山势取斜角走向,涛涛云海弥漫山前山后,奇奥变化不知所终。山崖间老树悬枝向下伸展,让人联想到渐江的黄山画作,也时作如此景象,两者均发人奇想。
 

江兆申

江兆申,字椒原,民国十四年(1925年)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书香世家。童年由双亲教导读书习字,并由舅父指导作画。在传统家庭教育薰陶之下,孕育了日後艺术创作的基础。民国三十八年间,渡海来台後担任中学教师,次年从学於溥心畲先生研习诗文。

民国五十四年,在台北市中山堂举办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览,并被举荐进入国立故宫博物院服务。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任职的二十七年里,先后担任书画处处长、副院长。 民国八十年九月自故宫退职后,归居南投埔里「揭涉园」。这时期的江先生创作力旺盛,作品质量俱佳。创作益勤,曾先后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安徽省黄山市博物馆,举行过大型书画展览。遗憾的是,民国八十五年五月十二日,江兆申先生於潘阳鲁迅美术学院的讲席中骤逝。

江先生不仅是驰誉中外的美术史学者,更在书法、绘画和篆刻等领域,都拥有极為杰出的艺术成就。先生辞世后,门生复集结遗作,为他举办纪念美展,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林岫含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统中国绘画将题跋文字和款印也视為构图的一部分,不但讲求文字内容相辅相成,同时留意与整体构景融合无间。这幅画作的题诗安顿在坡脚上,印文就鈐在山石上,如此安排之妙让人会心一笑。整个山体的佈局从斜角切入,前景山脊的斜线走向,连带牵动后景水岸的动线。為了取得构图上的安定感,江先生藉助后景小桥的水平线和树丛左右延伸的平行线,来稳定整体构图的斜向动势。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丛山开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远在两宋之际,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已见归纳出高远、深远、平远三种法则,由於作画时取景的视点并非固定,山下、山顶的景观,乃至於山前、山后或多或少都可能写入画图。此幅画作则兼採高远、深远的方法,一山一山又一山,将大自然的深奥奇伟表达出来。从前景棚架之下点景人物开始,观者的视线自然沿著小径,随著山势的走向步步高、步步深,一直延展到遥远的山外山。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潮河边人 - 潮河边人博客
民国 江兆申 秋山暮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写意秋景山水,其灵感从山居生活体验而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出黄昏时分晚霞映山红的景象。前景一株小树鲜润的红叶,与远山一抺淡红相呼应,兼有暗示秋景主题的作用。為了传达落照掠过山头,景物向光与背光之际明暗的差异,江先生用浓深墨色逐次渍染背光的部分,相对地衬托出向光面的明丽景象。全作笔墨的意趣近於黄宾虹,让人领略到山中黄昏特有的气氛。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江上峰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先生大陆之行顺道往游富阳一带山水,归来后思绪縈绕百千年之上,於是提笔作富春江景,将富阳邻近多山的景况,包括富春大岭、严陵东西二台歷史名蹟,写入画图。题诗则书录家乡前辈许承尧的诗文,藉以抒发心中对东汉严光、南宋谢翱的崇敬。是年江先生尚有〈严陵钓臺〉之作,题诗同样书录许氏诗文,两者合观,可知对许氏尊敬的程度,录其诗文,不作第二人想。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风柜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风柜斗在台湾南投信义乡,山中梅林枝干奇古,多年来是爱梅人嚮往的好地方。江先生与朋友相约访梅后,几乎忘怀天地,不知今世是何世,遂又兴起画课之约,完成这幅写意梅花。画中枝干横斜交错,唤起五线谱的联想;万点梅花,彷彿灵动的音符,绽放大自然古老的乐音。如此意犹未足,再录写放翁梅花诗入画,题满整个画面。从此老梅、放翁与江先生结為笔墨知己,长长久久亙古不渝。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八通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通关在南投东埔乡一带,山中古道风景绝佳,部分地区今日仍為布农族聚落所在。民国八十二年,江先生往游访古,无意间得见荣枯奇景,归来后写入画图。全作构图单纯,前山景象荒寒,与丛林茂密的后山形成对比。江先生融入没骨山水画法,将荣枯之景的繁简詮解出来,前景白梅与后景五彩繽纷的大树,兼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让人联想到人生旅途亦复如此,绚烂、平淡何不委任自然。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西子湖
浙江省杭州西湖,自北宋苏东坡作诗咏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抺总相宜」,由是得名「西子湖」。江先生於民国八十三年旧地重游,深觉湖山苍鬱的景象与记忆中不尽相同。归来提笔作画时,昔日烟雨江南的情景不时涌现。於是从湖畔近景到远山,笔墨水分饱和轻笼薄罩,溕溕中彷彿西湖实景,也彷彿梦里江山。画史上「西湖十景」是大家共同的记忆,此幅梦中西湖,又為西湖续添一景。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山窗静寄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先生移居埔里揭涉园后,仍然定时回灵沤小筑授课,行踪所至不忘笔砚,这幅山居图即作於灵沤小筑。画景构思縈绕揭涉园景,结合真实与想像,用笔墨為生活剪影。画面下方留白,有「无画处是画」不言之妙;题记中书录辛稼轩词语,透露「听风听雨,吾爱吾庐」,颇能唤起江先生的共鸣。寧謐的气息自笔墨中散发出来,可以感受到江先生得到心灵上的安顿,在稼轩词里,也在自己的小园中
 
江兆申作品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江兆申 江水又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先生移居揭涉园小楼后,一部分藏书也携至小楼书斋阅读。其读酈道元《水经注》,对长江三峡奇景為之神往不已,此幅神游之作,即以酈氏书中语「江水又东」為题。画作构景参酌清人,近景山势高峻,取斜角佈景,有仰之弥高的态势;远景山势开合,如见不尽长江水滚滚而来。前景复点以小舟,让人联想起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全作笔意灵动,颇有石涛的兴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