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不要错把平台的实力,当成自己的实力

 龙叔文馆 2017-12-08


01.

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个官员在任职高位时,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到府上拜访他,送礼的同时更是尊敬有加,让官员强烈感受到: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普罗大众高贵很多。

某一天犯事官职被撤,挤破门庭的场景变成门可罗雀,那些拥戴并不走心的人再也不把他当做一回事。

这个官员的错误在于,他把自己显赫的地位当成自身的实力,认为自己是凭借自身的与众不同而被夸奖,殊不知,摘掉这顶乌纱帽的他,什么都不是。


02.

地位头衔就像是诱惑,每个人都会选择抵制,但很少人能够抵制地住,白岩松就是那个让我佩服的人。

作为央视主持人,无论去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在对此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并没有飘起来。

在《痛并快乐着》里面,他说:我们主持人不过是月亮,本身根本不发光,但由于反射太阳的光,被采访者是一个又一个太阳,我们看着亮,其实这只属于借光,时间长了,如果月亮本身真的以为自己很亮,那就是太可笑的事情。

借光这一道理大多数人都懂,却不愿意承认。他强烈的自尊心和存在感不允许他承认,而真相多半是残忍的。

白岩松举了一个看似直白但却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他说,如果把一条狗拉进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然后在黄金时间连播它一个月,这以后,这条狗就成为中国一条名狗。

这条名狗瞬间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但这就说明它真的比其他狗优秀吗?不一定。

在写文上同样是一个道理,一些所谓十万加的文章并不一定都写的很好,只不过它发布在一个大号上。

给普通人一个机会,他可能会做的更好。


03.

由于临近毕业,自己总是关注着各种就业相关的消息。

新闻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报道:许多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眼高手低,从来不屑于做最基础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当老板指出问题时,他会说:我一个985毕业的高材生,你就让我做这个东西?而且还是和一个三流学校的学生做一样的工作,我受不了。

很多顶着高校光环的人,其实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优秀,那些高考成绩优异的人打游戏躺尸四年,并不能比得过那些二流学校的学生。

平台只是起点或是助力,起点比别人高,助力比别人强,你躺着不动,起点和助力就帮不上自己任何的忙,相反,它还会把你的姿势推到众人都能看见的地方:看,他真的以为学校厉害了,他就厉害了。


04.

拥有高资源好平台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就像每个人的出生一样。

有人出生在万贯家财的大户人家,从小就见惯各种大场面,而有的人出生在温饱都是问题的困难家庭中,可能穷极一生都没能走出小地方。

看过海子的人生故事,他考上北大走出来了,而那个小地方走出来的人却寥寥无几,他的弟弟考了几次都没能考上大学,在这个教育资源十分不发达的小地方,除非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努力,一般人是走不出来的。

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上大学考研考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对小地方的孩子们来说,在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只有非常优秀才有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多的孩子早早下学打工。

前段时间一个被媒体经常报道的高考状元讲到,他的成绩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原因,他的父母、他的学校、他所在城市等等都比农村孩子拥有的好的多。

平台的力量充分利用起来真的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曾经自己在一所不好的学校上学,即使是班级里前三,某些科目都考不到八十分,而换了学校以后,轻松考到九十以上。

老师不同,资源不同,环境不同,所以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当自己终于挤破脑袋走上一个好平台的时候,一定不要浪费这样的机会,尤其是高校的各种资源。

抱怨老师不行的人,却不知道,你花一万五所受的教育,用一块五就能在图书馆里得到。

这些天,我将自己的几本专业书拿到自习室看,有很多知识在课堂上听老师哼哧哼哧讲一个学期都不明白的,自己静坐一个上午就看明白了。

关于平台那点事,总得说来:平台,你并不比别人差,加上平台,你也不一定比别人强,平台不是拿来标榜自身的,更不是拿来给自己造成自己很优秀的错觉的,它是拿来借助的。

谦卑的人只会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不会说,我自己就可以看见很远的世界,即使他本身就是一个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