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爱梵高》里65000帧美到哭的油画,每一帧都在温暖你的孤独

 五彩缤纷eui6uk 2017-12-08


《至爱梵高》终于上映啦!

虽然很多朋友早就听说过这部动画电影,但今天这里还是忍不住想要再介绍一遍。因为这部影片实在太美了,太感人了!

 

《至爱梵高》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油画动画长片。预告片一出,就惊艳全球,6月12日在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首映并获得观众票选奖;6月25日,该片参加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动画片奖

 

▲ 《至爱梵高》海报 中国大陆


为了纪念梵高,英国著名的电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曾获得奥斯卡奖)和Trademark Films从2012年开始,筹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至爱梵高》)的动画电影。

 

这部动画电影完全取材于梵高的120幅原作和800封信件,历时7年,由来自15个国家125位画师的65000帧全手工绘制的油画组成

 

▲ 《至爱梵高》预告


《Loving Vincent》导演Dorota Kobiela说:

梵高在他的一封信中告诉弟弟提奥,有些话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说,只有通过绘画表达。其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做这部电影的原因。我们想通过他的艺术形式来讲他的故事。

 

导演Dorota Kobiela & Hugh Welchman


接下来,我们一边欣赏这些手工油画,一边了解梵高的故事。


01

 世上最孤独的人之一


文森特·梵高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欧文·斯通在梵高传记《渴望生活》的前言里这样写道。

 

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在荷兰南部的准德尔特村出生,是新教牧师提奥多勒斯·梵高与其妻柯妮丽亚第一个养活的孩子。在梵高之前还有一个叫文森特的哥哥,出生后不久即死亡。

 

一年以后,我们认识的画家梵高出生,父母就把他那夭折的小哥哥文森特的名字,连同对这个哥哥的哀悼与忧郁,一起给了他。除了弟弟提奥,梵高始终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和兄弟姐妹的包围。

 

▲ 梵高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当时欧洲最有名的艺术品商店——古皮尔公司当店员,负责将艺术品推销给有钱的收藏家。


不过,梵高实在是没有当推销员的潜质,他其貌不扬,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陷,眼角散布着一些鱼尾纹,目光显得很忧郁,还有一对粗眉,和一个棱角分明的大下巴,呆头呆脑的,并不讨人喜欢。

 

他偏执孤独,嗓门粗大,举止无礼,招人厌烦。他觉得忽悠有钱人为艺术品掏钱实在是种罪过,所以在一次与顾客的激烈争吵后,他失去了这份工作。


而这,只是梵高悲剧性一生的开始,他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内心的单纯和执着。

 

梵高曾与高更是挚友,但后来两人从生活方式到艺术理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水火不容。


巨大的冲突使梵高精神病发作,他想杀死高更,但却在错乱中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了一个相识的妓女。 


▲ 后期的梵高患有精神病,焦躁,多疑,幻听···最后因为割掉自己的耳朵,被送进了法国南部的精神病院。


梵高曾经住在阿尔拉马丁广场2号的黄房子内,割耳的悲剧也是在这里发生的。但可惜这栋黄房子在二战的炮火中被摧毁了。

 

此后,梵高又做过很多事情,不过却一事无成:

他当过寄宿学校的代课老师,但却不好意思向贫穷的家长收取学费;

他曾追随父亲的脚步,在荷兰改革总教会内当一名代理牧师,也曾短暂地做过传教士,但最终迫于父母的压力放弃了这个职业。 

 

与狂热执着于绘画相比,梵高的爱情经历似乎显得寡淡了些。对房东太太女儿的一见钟情、对守寡表姐的单相思、与从良妓女的惺惺相惜,最后全部惨淡收场。

 


02

 生动而真诚的艺术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心怀不满,难免会找个他人的悲剧人生为参照物,以此对比一番、侥幸一番、安慰一番。消费他人的苦难,来掩盖或舔舐自己的伤口。

 

梵高的这些遭遇被我们读着,他的苦难也被我们感受着。临终的时候,他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言:“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于是全世界的人都同情他。



我们阅读梵高的苦难,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与之比照,我们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投射在他的身上,于是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就这么风马牛地似乎产生了联系。

 

在我们心中,梵高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能够缓解我们自身痛苦的虚幻图腾。


歌手周云蓬曾说:爱上梵高,其实是爱上了虚妄中的悲剧英雄。是啊,艺术所创造的全部都是虚妄的幻象,就是那种“似龙而非龙”的幻象。

 

幻象守护着艺术的真实,也守护着现实中的真实。

 

而梵高对真实的执念,在正如陈丹青的评价——他的好在于“憨”!看他的画会发现,画家那种老实的”憨“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拙,更是情感表达上的“实心眼”,每一幅画都剖心挖肺一样。



这种画法和他的为人一样,在常人眼里的确像“疯子”。因为一般人都会在自己和外界之间留下一个保护层。

 

但梵高不会,他作品里情感的饱满和外放简直令人吃惊。星空、田野、向日葵、鸟群、咖啡馆、房间、桌子、农民、土豆、鞋子……他几乎什么都画,他作品的主题是那么平凡,但他的呈现又是如此生动而真切。


03

 热烈而狂野的天地


梵高曾对自己说:

“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

 

但他还是枯萎了,或许,这么多的苦难,对一个平凡的生命而言,实在承受不起。


1890年7月29日,也就是在《向日葵》诞生一年之后,37岁的梵高走向小镇外的一片麦田,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扳机,离开了这个的世界。

 


他一生被贫穷所困,生前作画无数却仅卖出过一幅作品。除了供养他一生的弟弟提奥,没有任何人懂得他的价值。


要不是弟弟提奥深信梵高的才华,无怨无悔每个月拿出一半收入来支持梵高一路作画,梵高断然无法支撑下去。等梵高去世后不到半年,他一辈子最忠实的朋友,他的弟弟,也去世了。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 梵高《向日葵》


梵高的一生那么不幸,但看梵高的画,从来都是一种享受!画才是他真正的救赎,真正的伟大。

 

他作品那浓烈的色彩,充满生命的律动,无论多少矛盾冲突在他的画中交缠纠结,都无法磨灭他心中那片热烈而狂野的天地。


从那些画里,我们会看到一个执着、纯真的男人,令人神往,更让人尊敬。


在影片的末尾,当那首《Vincent》响起时,梵高回眸的瞬间,我已经泪流满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