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流行的这几种舞蹈,外地人看了都打call

 玖玖家政 2017-12-08

在闽南城乡,每逢盛会佳节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舞蹈异彩纷呈。这些闽南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历经千百年积淀,至今仍然鲜活地融解在百姓生活中。


1
拍胸舞

又称打七响。舞者赤膊,头套“稻草圈”,投足拍胸扭腰,运用人体形态,赋予线条、力度、节奏。舞蹈时,左右手一起一落,有节奏地拍着胸膛或挟拍腋下,偶尔左足弯起手拍左腿,右足弯起手拍右腿,边踏跳边歌唱,自如不拘,线、形合理运动,富有生活气息。(图/陈起拓)

2
火鼎公婆

表演形式是一个装扮火鼎公,另一个装扮火鼎婆,两人抬一个放在斗篮上的大铁鼎,两侧并贴上“扫去千灾,迎来百福”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红联纸。铁鼎之中点燃柴火,火鼎公手执长的竹烟管,嘴上挂副八字胡须,火鼎婆脸上两颊画着两块红消膏,手中摇着一把大芭蕉扇。(图/陈英杰)

3
唆啰嗹

又称“采莲”,流行于泉州、晋江城乡。采莲队伍以艾旗为前导,后面由四个壮汉扛一木雕龙头,左摇右晃,如神龙游荡水中。接着是载歌载舞的采莲队,再接着是两个身穿红衫绿裤,涂脂抹粉,手提玉兰花篮的花婆,一路把玉兰花分送给观看的路人。最后锣鼓及弦管演奏。队伍串街串巷,挨家挨户,摇旗拂尘,驱邪祈福。(图/许志达)

4
大鼓凉伞

一般舞队人数8至12对,或二三十对。男演员身着武士古装,胸挂大鼓,鼓手双手握鼓槌,步伐整齐地在鼓的两面交互敲打。女演员身着小旦装,头梳双髻,双手执彩伞,表演时伞罩配合步伐的跳跃,上下旋转飘动。舞蹈形式变化多样,有绕鼓、软鼓、咬鼓、蹈鼓、擂鼓、穿花、莲花转、龙吐须、昭君出塞等20多种表演形式。(图/网络)

5
车鼓弄

车鼓弄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图/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