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这边心驰神往的土地——印江

 zzm1008图书馆 2017-12-08

印江简介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地理位置处于为东经108°17′-108°48′,北纬27°35′-28°28′之间。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印江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1个乡,截至2014年,印江县通车里程达到1532km。印江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印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55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简介截至2015年年末,印江县常住总人口46万人,印江县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25个少数民族,印江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印江县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梵净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地理位置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之铜仁地区中部, 其东北部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东南部与江口县,南部与石阡县,西部与思南县等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108°48′,北纬27°35′-28°28′。印江县南北长83.6千米, 东西宽49.4千米,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地形地貌印江县属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地形地貌。印江县境内最高峰为梵净山的耸凸点,海拔2493.8m,西部与思南、德江交界处的龙门口为最低点,海拔377.7m,相对高差2116.1m,高低点直距46.12km。印江县境内陆形可分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类型有溶蚀、侵蚀和河谷冲刷堆积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印江县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围广,除东南部的梵净山外,其余地区的大部分属于此类型。东部梵净山地区,平均海拔大于1600m,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大、坡度较陡,为中高山地形,以锓蚀地貌为主。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印江风景名胜梵净山,位于印江县,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 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 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 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

图片来源网络

木黄

木黄镇位于印江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地处两省(市)三县(印江、松桃、秀山)交界处,距印江县城41公里,素有印江东大门之称,是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会师圣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示范小城镇。

图片来源网络

严氏宗祠

位于印江县城振兴路西段南侧严家寨。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三进,坐南向北,中轴对称。原有门墙、六角亭、前天井、厢房、三星台、正殿、后天井、后殿、厢房、钟鼓楼、操场等。现存正殿、后殿、两厢、配殿等,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21.5米,通进深10.6米。正殿及两厢皆用雕花石栏板围护,刻“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

图片来源网络

贵州紫薇王

紫薇王保护园坐落在贵州省印江县紫薇镇政府所在地,西线上梵净山必经之路。距离印江县城30公里,距离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西线山门5公里。该树高大挺拔,高30余,树干胸径2.8米,树冠荫蔽母许。此树筋骨嶙峋,每年脱皮一次,开花3次。花色红白相间,朵大色艳,十分美丽。然而它只开花,不结籽,不繁衍。因而,全国仅此一株。被誉为贵州紫薇王。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印江名片

中国长寿之乡

印江,2012年被中国老年协会评为“中国长寿之乡”。近年来,印江县立足“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立足于梵净山西线的旅游资源,按照与梵净山周边的差异化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路,加快完善旅游基础,加快以游长寿谷、吃长寿宴、喝长寿茶、观长寿村、拜长寿老人、品长寿文化为重点的旅游主题打造。目前,印江县全县人均寿命74.5岁、百岁以上老人达38人。

中国名茶之乡

印江县,发展茶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生态功能核心区重点县四张“国字号”生态名片。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茶产业已有基础、优势、规模和品牌。近年来,印江抢抓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机遇,按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将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

中国书法之乡

印江,是贵州省唯一的“中国书法之乡”。自唐代以来,由于地方政权的建立、民族的融合、佛教的传入以及教育的兴起和实行科举取仕制度,直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人才辈出。明代产生了周冕、肖重望等一批文人举子,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印江教育和书法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以来,印江书法艺术的发展群星闪烁。以王道行、周以湘、潘登云、严寅亮、鄢师竹为杰出代表,他们有的声震湖广,名噪秦中;有的艺受御赏,享誉京都,尤以严寅亮影响最大。民国时期,出现了魏幼安、徐儒质、王孔滋、魏经略、白遂之、戴传忠等近代书法家,对印江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摄影:严跃跃(新浪微博:印江人文)

◆本文转载于:印江人文 更多印江风俗 微信搜索 印江人文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来稿来图来爆料,添加微信 qisx0856

◆更多本地资讯视频关注微信公众号:邛江时讯(qjsx0856)

欢迎转载

精彩内容推荐﹀

穿越时空30年,你从未见过印江如此娇美,带你众揽印江美景,(印江30周年)

【县庆先看】印江30周年县庆晚会连夜排练现场,县庆花车集体亮相书法广场

印江首部观光电梯、玻璃栈道,预计11月份可体验

' 邛江同城 '印江同城生活综合服务信息小程序建设完成

欢迎转发朋友圈,也许你的朋友正需要!关注微生活,关注邛江时讯。了解家乡更多生活资讯!欢迎来图!!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此处按一下又不会怀孕

还能获取更多有关印江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