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挽狂澜建大功心胸狭窄命多劫——明代宗朱祁钰

 金色年华554 2017-12-08
明代宗朱祁钰像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是明朝历史上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明英宗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登上皇位,力挽大明王朝狂澜于既倒,景泰八年(1456年),又因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而失去帝位,在位时间仅有八年,一生可谓命运多劫。

  捡来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钰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他的生母吴氏,原本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平定自己叔父、汉王朱高煦的反叛后,将汉王宫中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朱瞻基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带回京城。

  回京后,按照当时的惯例,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朱瞻基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吴氏珠胎暗结,为他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宣德八年(1433年),朱瞻基病重时,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托孤之后,一代帝王朱瞻基驾鹤西去。由于时逢皇帝的大丧,无人顾及吴氏母子的身世,他们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后来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朝廷并为他们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们居住。

  明将官胄甲明代手铳如果没有土木堡的狼烟,也许朱祁钰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之变”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被漠北元朝余部势力之一的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俘获,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内外一片惊恐。当时前朝皇帝、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即为正统皇帝,次子就是郕王朱祁钰,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才两岁,如何能治理国事?临朝议政的诸般事务,自然落在郕王朱祁钰身上。于是,为安定人心,皇太后孙氏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

  即使作为监国,朱祁钰也从来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因为,按正统)朱祁镇复辟前的年号恰巧是正统)的传承,应该是朱祁镇二岁多的儿子、皇太子朱见深继位,作为郕王的朱祁钰只能监国。再加上朱祁钰的性格比较软弱,很担心自己能否执掌好朝政,最初想逃避这件事。但是历史却偏偏给了他这样一个特殊的机会。

  朱祁钰临危受命,担任监国后,惩处了土木堡之变罪魁太监王振的党羽,使京中的局面有了些起色,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面对这种情况,大臣们纷纷上书皇太后孙氏,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明英宗朱祁镇返国无望,皇太子年纪又太小,只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国家度过这危难之秋。尤其是时任兵部侍郎于谦向孙太后请命,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皇太后孙氏虽不情愿,但也再无良策,只好下旨由朱祁钰继承皇位。

  虽说朱祁钰最初很不愿意称帝,只愿做监国。但是面对瓦剌军队凌厉的军事攻势,面对北方防御军队几尽丧失的严峻形势,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政权,朱祁钰似乎感到了自己应该承担保卫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的历史重任。为了国家和皇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继承皇位,遥尊已被也先扣押的正统皇帝、自己的兄长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兄长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第二年(1450年)改年号为景泰,史称景泰帝。

  朱祁钰继承皇位后,重用忠臣于谦,将之由兵部侍郎升为兵部尚书,并对明朝政治、军事进行了一些改革,以防御瓦剌军队的侵犯。在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北京后,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也先军队以沉重打击,顺利地解除了对北京的军事威胁,迫使也先不得不退回草原。危急一时的大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易储风波朱祁钰在位期间,许多被太监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重归庙堂,吏制为之一新,因而这一时期与朱祁镇执政时期相比政治上较为清明。但是朱祁钰在处理自己兄长、太上皇朱祁镇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更换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

  景泰年间所制掐丝镀金龙耳瓶朱祁钰在坐稳帝位之后,就不愿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回京,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冲突。这时又是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他向朱祁钰保证,“天位已定,宁复有他”,朱祁镇归来不会影响他的位子,希望能遣使去迎接。最终朱祁钰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真的将朱祁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

  景泰年间所制掐丝珐琅花觚朱祁钰将太上皇朱祁镇迎回了北京,遂将他软禁在南宫(今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内),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朱祁钰的帝位。可以说,在处理朱祁镇回归问题上,朱祁钰表现得心胸过于狭窄,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恐怕也是导致他日后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说这一点还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下面的事情也许就更让人想不到了:朱祁钰私心太重,为了巩固皇权,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们不愿公开反对朱祁钰,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而朱祁钰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谁知,天违人愿,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皇太子朱见济早早夭折,使朱祁钰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好在朱祁钰尚在壮年,子嗣的问题对他来讲还不用发愁,建储一事便暂时搁置下来,景泰八年(1457年)初,朱祁钰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热点问题被摆上了朝堂,但众大臣的意见并不统一。就在这时,突然从内宫传来朱祁钰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准备第二天上朝与朱祁钰商议。由于朱祁钰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这一觉改变了朱祁钰的一生。群臣没有等到朱祁钰,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发生了著名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称帝,朱祁钰被废为郕王,并被软禁起来,明朝历史上朱祁钰的执政时期就这样宣告结束。

  含恨而薨据说朱祁钰听到明英宗朱祁镇复辟称帝的消息后,一连说了几个“好”字,私下叹息自己是“天无之人”,就不再说话,由此可以看出他难以想象的失望之情。没过多久,朱祁钰就死掉了,年仅30岁。朱祁钰死后,他生前为自己营建的陵墓寿陵,也被明英宗朱祁镇下令拆毁,只是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解放后,我国著名的明史专家吴晗等人,曾在西山找到了景帝墓,并加以修整。

  关于朱祁钰的死因,历来人们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朱祁钰是因病而死。在《英宗实录》里就记载了有关朱祁钰身体疾病的很多事实,并认为朱祁钰最终是因为病情恶化而不治身亡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朱祁钰是被朱祁镇害死的。明朝陆釴《病逸漫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这种观点应当说比较可信。历史上,清乾隆皇帝曾为景泰陵立碑题词,也认为朱祁钰是被人害死的。

  朱祁镇复辟后,积恨难平,在复辟诏书中严厉指斥朱祁钰,“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不久,又假借皇太后制谕,宣布他的罪状:贪天位,用邪谋,废黜皇储,私立己子,变乱彝典,纵肆淫酗,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等等,可以说把自己七年来被幽禁在南宫的愤懑尽情地发泄了出来。即使这样,朱祁镇似乎感到还不够解气,在朱祁钰死后,又宣布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意思是朱祁钰终生为恶,死不改悔。

  当然,这仅仅是朱祁镇自己的观点。朱祁镇死后,他的儿子、曾经被朱祁钰废过太子的明宪宗朱见深,倒是不记皇叔当年之过,承认了朱祁钰对于明皇室的扶危功绩,恢复其帝号,改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对其陵墓也给予了帝王的礼遇。到了南明政权时代,弘光帝朱由崧大概是在风雨漂泊之中,与景泰帝朱祁钰找到了共同语言,所以赐庙号为代宗,而这时历史已经过去了187年。也许“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是代替他人当皇帝。史家曾评论朱祁钰说,“视天位也过于重,而视天亲也过于轻”。但无论如何,朱祁钰一生既曾力挽狂澜,救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建立了大功,也曾因心胸狭窄而含恨而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