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运动论12 感觉内劲——太极初成(B)

 怀柔学馆 2017-12-08

传统太极拳是由招式、心法和拳理以及一些辅助功法所组成的完整的一套修炼系统。现在很多人天天挂在嘴上的一些口头禅,诸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顶头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沉跨、坐跨屈膝等等,这些都是也只能算是太极拳的拳理部分,而不太极拳的心法。这些拳理所要描述的是太极拳运动时的形态上的表现,及符合这样要求下的形态时的内在感受。它只是充要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只要符合拳架的要求,按照运动心法所揭示方法去修炼,就一定能体现出以上拳理的要求或者说样子。

如果抛开了心法,单纯就拳理讲拳理,师傅讲的头头是道,徒弟也只能听得云里雾里。太极拳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过程,尽管已经高度概括、提升和自成体系,但其中的规律和原理也必然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找到,只要你是有心人。

明白了上节课所举的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明白上面所说的那些拳理。下面做个简单说明:

一、当你双手提着一定的重物(不能太轻也不要太重),刚开始的时候你主要依靠手臂肌肉的力量拉着重物,一定时间后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直到无法提着。

二、这时候你只好慢慢放弃肌肉的抵抗,慢慢放松直至骨节(关节)和手臂上的韧带(也就是筋肉、软组织等)被拉紧。

三、因为肩膀感觉到越来越沉重,为避免身体被拉弯,人的直觉反应就会竖起脖子,直起腰杆,并收好臀部略微下沉象要坐下的样子,臀部下沉必然引起膝盖弯曲。

四、这时候你就会感觉舒服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渐渐地找到整个身体仿佛成为一个整体一样来支撑手上的重物。

其中:

1、手臂肌肉用力少了,主要依靠韧带拉着,这就是松紧之拳理。

2、肘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拉伸,肩膀放松,手臂韧带开始连通上了背肌上的韧带,这叫做沉肩坠肘之拳理。

3、为适应手臂上的韧带背肌上的韧带的牵引,人的直觉反映就会坚起脖子,头部上领,这叫做虚领顶劲或者叫顶头悬之拳理。

4背肌上的韧带的牵引,身体上就会椎柱挺拔并稍向前倾,这叫做含胸拔背之拳理。

5收好臀部略微下沉象要坐下的样子,这叫做松腰沉跨之拳理。

6、两跨分开,腰肌内敛,实腹下沉,这叫做气沉丹田之拳理。

7、臀部下沉必然引起膝盖弯曲,这叫做坐跨屈膝之拳理。记住:坐跨是因,屈膝是果,绝不能颠倒。

坐跨保护了膝盖,更重要的是,大地的反弹力才能顺利到达腰部;如果屈膝后才坐跨,自身重力就压在膝盖,大地的反弹力也难于到达腰部。练没多少次,膝盖就完蛋了。想想自己要坐下时的样子就明白了。

通过上面的讲解,现在大家不仅要明白,那些复杂的难理解的拳理,其实就这么简单。同时更要明白,练习太极拳时不能直挺挺地站着,基本要求应该是“收好臀部略微下沉象要坐下的样子”,为什么要这样子呢?想想猴子立起身体后的样子不就明白了吗。太极拳是修炼先天功,是人类成为人类之前的那些本事,就是先天功。

今天先讲这些吧。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