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baoshipin 2017-12-08

中国西部除了干旱之外,春秋的风沙和冬季的寒冷,也是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如果能建温室,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高原地区阳光充足,气温较低的优势。阳光充足意味着白天容易维持温度,气温较低意味着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制冷。夜间温度低,还有利于植物保持养分。

中国北部,包括内蒙,河北北部,东三省西部等,有大量宜耕土地,并不干旱,风沙也不太严重,同样拥有西部适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阳光充足,温度不太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发展温室农业。

有一点似乎令人奇怪,中国的太阳能资源,或者说用于植物生长的阳光资源,中国的北方比南方更丰富。主要原因是西部及北部地势高,被云及低海拔(浑浊)空气遮挡的阳光少。查一查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就可以发现这一点。

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一定的温度,一定的养分,和充足的水分。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阳光资源更加丰富,如果能够人为增加地表温度,会比南部更适合发展农业。而对温室来说,只要有阳光,温度自然会提升到合适的程度。温室中的水分和养分本来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由于总的气温较低,温室不像在南方那样需要很强的降温措施,从而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强烈的阳光和很大的昼夜温差,对昆虫的生长不利。所以这些地区的自然病虫害也较少。

西部也是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的地区,包括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如果需要对作物补光,延长作物的每天的光合作用时间,缩短成熟时间,会有丰富的绿色电力供应。植物补光并不需要非常规律。效果是累积的,即使来电不稳定也没有关系。有就补一点,没有就不补,最多成熟晚几天。

在前面论证太阳能的困难的时候,我们说过,要开发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发展太阳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结合高原温室农业发展则有很大的前途。因为高原太阳光能丰富,而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有一个极限,为每平方米100瓦。但是高原太阳光能高峰时可以达到每平方米1000瓦,植物无法利用。如果把这部分太阳能利用起来,即在温室顶部铺设一定比例的太阳能电池板,既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可以减少温室的降温需求,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温室中的植物由于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养料都足够丰富,生长很快。但是还缺乏一个必要的因素,那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对于露地种植,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空气中自然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况且也无法控制。一般来说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但在温室中,植物生长很快,容易很快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城市周边,二氧化碳浓度本来就偏高,只要持续换气就可以了,但一般也会补充一些二氧化碳。但在高原地区,二氧化碳浓度偏低,必须在温室中补充。

中国的西北部也是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有大量的煤炭和坑口电站,每年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把这些电站的排放收集起来,作为温室的碳肥,无疑皆大欢喜。但长期来看,这些电站是要停掉的。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逐步停掉内陆的火电站,保留西部的火电站,可以保证温室对二氧化碳的需求。如果火电站不够了,那么还可以走人工碳循环的路线,即封闭农业和畜牧业,让碳在人工控制的小范围内循环。

可以将三维城市和温室基地用管道连接起来,或者在三维城市中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捕获二氧化碳,运输到温室。畜牧业基地可以直接和温室基地间隔布置,建立独立的生态圈。

在有足够的能源发展独立于自然的室内种植以前,在西部和北部开发温室农业是很好的选择。考虑到温室土地利用效率的倍增能力,西部开发一平方公里温室,至少可以代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六平方公里耕地。东部可以保留部分土地开发温室,种植瓜果蔬菜,这样可以降低瓜果蔬菜的运输费用和损失,而将粮食搬到西部和北部的温室中种植。

也许有人会问,三维城市已经非常节约土地了,还要发展温室,搬迁粮食种植干什么?土地不是够用了吗?理由如下:我们的长远目的重建是一个自然的“自然”,尽量降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为地球上其它的动植物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西北部是自然条件恶劣地区,本来没有多少动植物。我们改造过来保证人类食物供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需要要把所有的耕地都改造成温室,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有保障、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小的农业。

那么,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并不是传统的种植农业地区,将农业基地建在这里,合适吗?

需要知道的是,温室农业和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差别。它们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作物生长的条件是阳光,温度,水分,和含有必需养分的土壤。传统农业完全依靠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有了灌溉和肥料之后,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降低,但是仍然需要保证环境的温度及光照。传统条件下,只能依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保证。即使有现代农业技术的帮助,传统露地农业仍然有不少问题,比如灌溉的能力有限,病虫害不好控制等。大范围干旱的情况下,灌溉技术也无能为力。露地农业对严重一些的其它自然灾害,如暴风,暴雨,冰雹,等,也没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温室农业唯一需要的外部资源是阳光。温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控制,水分、养分都不是问题。西部北部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降尘量少,都是发展温室农业的天然优势。所以,要发展温室农业,西部和北部是更好的选择。

国际上,现代农业,或者叫温室农业,设施农业,主要不是在传统农业地区发展。除了日本主要是因为土地不足以外,以色列,美国,还有西班牙南部的自动化设施农业都是在沙漠或者戈壁地区。即使温室花卉养殖发达的荷兰等地,也不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因为纬度太高)。

现在南方也有很多塑料大棚。在南方,大棚在冬天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夏天有很多弊端。夏天南方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大棚内温度更高,湿度也很高,超过了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区间,作物反而生长不好。昼夜温差小,生长季节夜间延续时间也很长,这样作物在夜间消耗养分也多,白天合成的养分难以积累,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下降。普通大棚的降温只能掀开塑料膜,这样大棚的意义就没有了。

基于同样的原因,由于环境温度高,温室大棚建在南方降温成本过高,作物的生长条件不如北方。

大片温室人工降温非常困难。太阳直射时功率可以高达1千瓦每平方米,一亩地近700千瓦,即使制冷效率很高,至少也需要200千瓦,每小时电费超过100元,一天超过1000元。夏季如果按一百天计,仅制冷的电费成本就会超过10万元。这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况且大面积制冷,废热甚至没有地方可以排放。南方夏季高温期间,不但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也很高。如果要维持较低的温度,夜间也需要制冷。在高原由于环境温度低,可以适当设计温室,以节能的方式散热和控温。

南方多暴风雨和虫害,北方多风沙和雪害。

对于大片的温室,只有局部位置需要加强对大风的防护,温室采用钢结构,加强设计和施工可以避免风沙的危害。只要温室结构不破坏,风沙对植物生长是没有影响的。

对于温室来说,雪害不容易成灾。一是因为降雪量不像降水量那么大,一般定义的暴雪,降水量只有暴雨的十分之一左右。二是温室依靠阳光加热,土壤和多层玻璃保温,能够常年维持在一定的温度。下雪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能够很快融化,不容易积累。我们也不用在特别冷,雪灾特别严重的地方建温室。

温室的成本高。现在农产品基地更多采用塑料大棚。简易的大棚以竹竿和木头为拱架。优点是取材容易,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平均每平方米仅需5元人民币;但它的缺点是强度低,抗风、雨、雪能力差,容易朽烂,需要经常维修和更换,操作管理也不方便。竹木支架跨度小,大棚内空间狭小,需要很多柱子,棚内工作不方便,增大了劳动强度。

增强的钢架式大棚以方钢管为拱架,涂防锈漆或镀锌防锈。强度高,抗风雨雪能力强,跨度大,大棚空间大,操作管理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可达10-15年。钢架大棚成本比较高,约每平方米30元人民币。

塑料大棚的保温效果不太好,夜间需要覆盖保温层,白天在太阳直射下温度又容易过高。过高的温度增大蒸发量,增加湿度,导致霉菌大量繁殖,引起减产及作物品质下降。

玻璃联排温室的造价每平方米100元左右。但国内目前的“玻璃温室”,“阳光温室”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本章用的“温室”一词专指自动控温,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监测,等等,的智能温室。小面积智能温室投入很大,主要是控制部分的成本高。框架,玻璃,管道等的成本并不高。控制部分对于大面积的温室也是一样的,所以规模上去后,控制部分的成本平均起来会大幅下降。

温室可以为作物提供优化的生长条件。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某一科研单位开发的新品种,可以使粮食作物亩产达到多少公斤,比如说亩产1500公斤的玉米,“吨粮田”,等等,但是那么多年来,经过长期努力,全国粮食(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亩产平均仅仅只有353公斤(2012年)。考虑到南方很多土地已经实现了多季种植,这个数字是非常低的。试验田的产量都很高,但是一旦推广,产量马上下降。这是因为试验田有很好的其它条件,如光、温、肥等,种植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要高一些。

对粮食产量有决定影响的因素,除了种子之外,其它物理条件也非常重要,比如雨水,积温,光照等。在全部耕地面积中,比例更大的是低产田。作物生长需要的各种条件,只要一项不具备或者不足,就足以大幅度影响产量。这些条件在露地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在温室则可以。温室可以充分发挥良种的优势,提高粮食产量。

除了产量之外,物理条件不够,粮食的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国内几大粮食品种的优质率在50%上下。温室能够提供优化的生长条件,优质率更有保证。

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动化智能温室的产量非常高,瓜果蔬菜类是露地的十几倍到几十倍,那么推广之后,是不是也会发生同样的“推广难”问题呢?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会有的,因为大量人员需要培训。

温室与露地相比,还有一个重大差别:智能温室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土地和气候不可以。经过人员培训之后,所有的温室都应该能按照设计的性能工作。智能温室专业性很强,但是可以将用户界面做得很友好。就像汽车制造很专业,但是司机只需要定期开车到4S店就可以了。在物联网充分发展的三维城市时代,只需要少量专业人员,甚至专家系统(种植管理软件),监控温室、维持设备正常运行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