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妈,请教会我勇敢

 破茧成蝶808 2017-12-08


作者丨鱼爸     


01


前几天,在公园玩的时候。看到小木马那有两个孩子在玩。

 

一个孩子个子瘦瘦的,显得矮小一点。但是他一过去就把另一个孩子推了下来。然后自己坐了上去。

 

那个孩子也没说什么,就爬到了另外一只小木马上。没想到这个瘦孩子又跑过去,抢夺那个孩子的木马。


这次,这个被推下来的孩子也不乐意了。两个孩子争吵了起来。


瘦孩子的奶奶赶紧跑了过来,跟那个孩子说:“小哥哥,你就让弟弟一点,弟弟还小。而且弟弟这两天生病了,很疼,心情不好。”

 

那个孩子一听,懂事地把木马让了出去。然后去玩旁边的滑滑梯。没想到瘦孩子又跑过去霸占着。

 

这时,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过来了。跟那个奶奶说:“为什么孩子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呢?这样不好吧!”


老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没办法啊,我这个孙子从小就得疝气,可怜的很,唉!谁要他天生就比其他的孩子体质弱呢。我们全家人都想着更好地对他,算是弥补吧。”

 

奶奶觉得自己这样做是爱孙子。她觉得孩子生病,身体不如其他孩子,就想着多给孩子一点爱。

 

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对孩子好吗?

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任性霸道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也不懂一起分享。这样的怜悯之爱往往给孩子带来完整人格的缺失。


而且会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这样的种子:“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你们都欠我的。”


02


记得以前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有一个远方表哥,中学没毕业就辍学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表哥都会到他们家玩一段时间。

 

那时候他家在县城开了一家店铺,县里也好玩一些。每次表哥来都会找爸妈借钱。一次几百或者几十,当然很少还。但是他爸爸也没有介意,因为这个小外甥很可怜。找不到工作,也早早地没上学了。

 

有一年他带着自己的小女友来店里说要借1千块钱。那时候小店的生意一个月也只能挣一两千。所以这次他爸爸没有答应表哥。而是给了他三百,不用还。

 

当时只见表哥在那红着脸,喘着粗气。但还是没有爆发,一把拿过钱跑了出去。可是怒气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

 

他那时候就不明白为什么表哥不要上学也不要工作,天天只要玩就行。后来才知道,因为他是老幺,家里人都让着他。加之他读书成绩不好,又早早休学了,而哥哥却一直读书。父母就觉得亏欠他,对他也是听之任之。

 

最亲的几个舅舅姑姑也觉得他可怜,就经常接济他。而他就每天在外边上网,四处玩。钱用光了就四处借。

 

他觉得自己借钱天经地义,你们都欠我的。我就是老幺,是需要你们呵护的人。

 

结果他如今已人到中年,还是在四处瞎混。还是要白头的父母为他操心。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遭遇到不幸和不公。但为什么有的人从不幸中坚强地走了出来。而有的人却被吞没了。往往跟父母的教养有关。



03


好的父母,会给孩子最好的爱。但这不妨碍跟孩子恰当地说“不”,拒绝孩子过分的要求。跟包办顺从相比,“拒绝”反而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

 

很多人成年后仍旧内心孱弱,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困难。那是因为他从小就缺乏那个叫“勇气”的东西。

 

勇气不是说你成年了就能自动拥有的,它跟你的年龄无关。而是靠孩提时代一点点建立,靠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孩子一点点在内心构建的。

 

还记得有一次在社区医院,一个小男孩因为发高烧,要采血样检查。但是孩子每次看到护士阿姨拿着针头就哭。孩子的妈妈感到很难过,觉得这个对孩子来说有点残忍。


她开始说:“唉!我可怜的宝宝,真的不公平啊,为什么你们班偏偏就你生病发高烧呢。”“要是妈妈能代替你生病就好了。”孩子一听就哭得更厉害了,牢牢地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放手。


看到孩子和妈妈一起哭成泪人。护士和医生也是无可奈何。


其实,孩子面对针头肯定是恐惧的。但那时候的恐惧还只是萌芽,父母的态度和话语往往决定恐惧的大小。

 

记得有一次儿子摔倒了,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皮。他哭得很大声,好像自己受了重伤。但是我冷静地扶起他,认真查看了他的伤口。


他问我:“爸爸,我的腿会不会烂掉,会不会断?”“不会,只是擦破皮,用清水冲一冲,涂点药就会好。”“真的吗!但是真的好疼好疼!”“爸爸知道你疼,但是你看看爸爸的膝盖。”然后我把自己膝盖撩起给他看。


“我小时候摔过无数次,你看下这些伤疤,都是比你严重很多时才留下的,你这样的小伤口,我都没有留疤痕呢。”然后小家伙就放心了,等着我给他擦药,听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其实孩子扎针的时候,请放下你的可怜之心。是病就得诊疗,所以配合医生才是好的方法。


看到孩子的痛苦和恐惧,可以平静地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会疼,但是只会疼一下,然后就没事了。”“妈妈也打过针,然后我的病就好了,我们要让护士姐姐来帮忙打败病毒大坏蛋。”

 

孩子当然还是会有点不情愿。但他看到你的平静和理解,他们会获得勇气,从而伸出自己的小胳膊。有了这样的经验,他会一次比一次勇敢。

 

04


好的父母,有时候都显得有一点绝情,不会看到孩子吃苦就觉得可怜。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能让孩子不受苦,现在不让孩子吃苦,将来也许孩子会更苦。

 

朋友家的表哥小的时候过的很滋润,备受呵护。但人到中年还欠一屁股债,人见人嫌,也没一个完整的家。


难道不苦吗?只是父母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在一个家里,对待孩子,不要搞特殊化,而要一视同仁。这是真正的尊重和爱。

 

而你的那种放纵和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


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还找我们借两万块钱去整鼻子。


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


所以我自己带孩子,不需要她的帮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变成那样。

 

真正的溺爱往往来源于“妈妈什么都愿意为你做”的心理。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什么都依着孩子。

 

特别是孩子如若有先天不足,或者自己没能陪在孩子身边。就有很强的“补偿心理”。结果孩子就抓住了父母这个心理,不断索取,满足自己。

 

请记得,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孩子多吃点苦,不是坏事。


尽早让孩子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吃苦和不公更是常事,真正的勇士会

将人生的不幸和不公平转为积极的动力,而不是去抱怨。”

 

遇到挫折和困难,不要可怜孩子,而是给他一个积极的态度。愿你能给孩子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


···


作者 | 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以男孩养育为切入点,分享有趣、有爱、有信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