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南山辨治眼病经验

 为什么73 2017-12-09

陆南山(1904-1988年),浙江鄞县人。四代业医,陆氏一生遵循“学知不足,业精于勤”的古训,博览群书,有得则录,笔耕不辍;配制眼药,亲手研制;80高龄仍然坚持门诊。著有《眼科临证录》。其对31个病证的辨证施治方法,经系统整理,输入电脑,作为教学之用。《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实用中医眼科学》皆收载其数十年的临证经验。

导读:任何疾病均可运用现代的检查以弥补中医固有的四诊之不足。在眼科方面,如肉眼及眼底病等,肉眼无法见到,更需要应用角膜显微镜或眼底镜进行检查,并以此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或依据。本文介绍陆老数十年来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某些眼病的经验。

角膜表层

根据中医眼科文献,翳有老嫩之分。在角膜显微镜下,以萤光素着色的为嫩翳,须辨证论治。老翳不着色,可以外用药治疗。嫩翳又分点状、片状、树枝状等。

点状辨证:角膜表面炎症,首先应视作其病在表,多数可用疏风解表清热法,根据局部症状的轻重,辨证用药。常用处方如银翘散、荆防败毐散、桑菊饮、聚星决明散(经验方:蔓荆子、蝉蜕、蛇蜕、钩藤、白蒺藜、黑山栀、连翘、荆芥、防风、谷精草)、桑菊退翳散(经验方:桑叶、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钩藤、木賊草、蝉蜕)等。对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往往是畏光无泪(干燥性)宜清燥祛热养阴生津法,常用方如养阴增液地黄汤(经验方:生地、天冬、麦 冬、石斛、沙参、元参)、花粉白皮祛翳汤(经验方:天花粉、桑白皮、地骨皮、黄芩、蝉衣、白蒺藜、谷精草)、桑菊退翳散、聚星决明散等。

片状较点状为严重,可进展为盘状及实质层水肿等。如偏重于角膜溃疡,可用芩连退翳汤(经验方:黄芩、黄连、木贼草、钩藤、蝉衣、石决明、白蒺藜、茯苓、龙胆草、连翘、黑山栀)如病灶凹陷明显的,可用补脾泻阴升阳汤(炙黄芪、炙甘草、苍术、升麻、羌活、柴胡、党参、黄芩、黄连、石膏)。盘状病灶,应考虑病邪逐渐深入角膜内层,可以芩连退翳汤与补脾泻阴升阳汤,以补泻二法同时进行。

树枝状的辨证:本症治疗可结合全身体征用药,若全身体征不明显,而局部所见充血轻微,可用退翳散(钩藤、蝉衣、制香附、川芎、白芍、当归);若混合充血较重,可在方中增加清热药;若有感冒,可改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或桑菊饮等,俟感冒症状痊愈后再作第二步处理。若本症的老病灶区的斑翳或云翳虽较大而萤光素着色却极少者,应根据全身体征用药。

角膜实质层

本症状以角膜全层均有病变为多数,所以其辨证施治须注意到表、中、内三方面,可用柴胡清热汤(经验方:柴胡、茯苓、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黄芩、党参、制中夏、甘草)随证加减。方中柴胡能平肝胆三焦之火,其性升散,能除热解表,且又是风药,风能胜湿,与茯苓合用,对水肿有效。其它如半夏消痰,可治角膜后壁渗出物,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党参、炙甘草等,分别具祛翳明目及补气益脾等作用,如能随证再作加减则更臻完善。

角膜后壁沉着物

有两方面,一是依据《内经》“阳明为目下网”辨证,因沉着物多数附着于角膜后壁下侧,而用白虎汤等治疗;另一方面,因沉着物是炎症的渗出物,以痰湿为病因,可根据痰湿辨证用药。对沉着物细小而见舌红苔少的阴虚内热症状,可用麦门冬汤治疗;如充血较剧,再加清热药;若失眠者,可用半夏秫米汤加味;多痰者,用二陈汤。

若沉着物较多,呈羊脂状者,可用竹叶石膏汤加知母。

其它

前房混浊的辨证,应热证处理,并结合全身体征用药。前房积脓的辨证,因积脓在下方,可作阳明经病变处理,用通脾泻胃汤(茺蔚子、天冬、麦冬、知母、石膏、元参、车前子、黄芩、防风)治疗,如伴全身体征,须结合体征选方,不能硬性拘于石膏、知母。

玻璃体混浊的辨证以高度近视患者较多,可根据目为肝窍与瞳神属肾为辨证的依据,以补益肝肾方治疗。

视神经病变的辨证,如视神经盘充血而属于炎症进行期,可根据色素属热的理论,用明目消炎饮(生地、丹皮、黑山栀、连翘、夏枯草、银花、黄芩、赤芍、生石决、甘草)主之。如视神经盘苍白,应认为是“营血不能上达”之虚,可根据全身体征,分辨是阳虚或阴虚用药。

在错综复杂的病征情况下,必须全面考虑,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在工作中陆老强调既要学习古人的宝贵经验,又要发挥现代科学的特长,这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