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燕中 | 中医里的“气”究竟是什么?

 杏林真传公众号 2021-01-26
导读

尽管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气”的相关话题,但真正具体应用时还是有许多问题,这里借着本段经文的讨论,再一次更系统地讨论一下“气”的来龙去脉。同时就一些平时比较模糊的概念做一些思考。例如,《黄帝内经》所讲的“气”和今天的空气一样吗?“气”在人体当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气”的转化方式都有哪些?等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一、名家注释

张志聪注:“火壮于内则食气,气盛于内则食火。食,犹入也。言火壮则气并于火,气盛则火归于气,气火合一也……火为阳,阳为气,人借后天之气味以养此精气,而先天之火不可壮也,精盛则气壮而火平矣。”

张介宾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壮火散气,故云食气。少火生气,故云食火。

马莳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头、附子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用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何以壮火之气衰也?正以壮火能食吾人之气,故壮火之气自衰耳。何以少火之气壮也?正以吾人之气能食少火,故少火之气渐壮耳。”

李中梓注:“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则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

二、气的四种形态:气、氣、炁、気

摘录《黄帝内经》中关于气的部分论述:“阳化气,阴成形。”“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阳为气,阴为味。”“气生形。”“精化为气,气伤于味。”“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气”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概念,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气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任何生命的存在都要有气的运化。《黄帝内经》曰:“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天地之气的相互转化是产生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

尽管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气”的相关话题,但真正具体应用时还是有许多问题,这里借着本段经文的讨论,再一次更系统地讨论一下“气”的来龙去脉。同时就一些平时比较模糊的概念做一些思考。例如,《黄帝内经》所讲的“气”和今天的空气一样吗?“气”在人体当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气”的转化方式都有哪些?等等。

“气”字的写法有4种,第一种是气,第二种是氣,第三种是炁,第四种是気。

《说文解字》:“气,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系辞》:“精气为物。”《关尹子·六匕篇》:“以一炁生万物。”《说文解字》:“気,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尔雅·释诂》:“気,治也。”从这样几段不同的解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3-12-1 气

第一种气(图3-12-1),“气”好像天上的云在飘。气的生成是阳加上水,也就是阳加阴而成。《黄帝内经》曰:“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这里的天气和地气是指雨和云,就是水的不同形式,可以概括自然界中的气是水的气态。

图3-12-2 氣

第二种氣(图3-12-2),氣下有米,是指精化气。精是由青和米组成,青色的米是米中极品,《说文解字》中解释“精”时,指出“精”是精细挑选的意思。《黄帝内经》曰:“精化氣。”精是具有极高能量的物质,《系辞》曰:“精氣为物。”“精”是“氣”的源头,精中存有巨大的能量,在人体这个“精”是水谷之精微物质,这个“氣”是水谷精微所化生。

图3-12-3 炁

第三种炁(图3-12-3),火在炁的下面,上面是个“旡”字,旡者,《说文解字》:“饮食气逆不得息。”是指吃完饭打嗝的意思。下面是个“火”字,上有谷气,下有阳气,这里是指精化为气;“精”源于水谷精微,生成五脏藏精,由肾藏精,身之本,主温煦和气化功能,好像一个封闭的火炉,火在其中烧,在外则表现为“炁”,此“炁”由“精”所化生。

图3-12-4 気

第四种気(图3-12-4):気字在日文中至今还在使用,在上为气在下为乂(读义音),意思是相交,这就是气运动的方式,天气要降,地气要升,只有相交阴阳才能平衡,才有阴阳的相互转换,也才有新的生命的生出和成长,旧的生命死亡和淘汰,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形式都是以气态形式完成的。从自然界中看,气的运动转化形式是地上的水,在阳的作用下,从水变成云,然后在天上与寒相遇下而成雨。云雨的转化是生命的诞生的基本条件。云雨的转化至少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是清洁水的源头,第二是污水代谢的唯一途径,这就叫新陈代谢。生命的产生和延续依靠的就是新陈代谢。

气的存在有着不同的状态,但在自然界当中总是在太阳的作用下产生的,由于阴与阳的比例不同,气的形式也就各异,所处的位置也就不同,因此而形成循环,当阳多于阴时,此气则为热气,可以生火;当阴多于阳时,此气则为寒气,可以生水。

今天中国大陆多使用简体字的“气”字,是指浮云,意思是自然界中的气;台湾地区使用“氣”字,此“氣”源于水谷精微。日本国用“気”字,是指气的运动形式,也就是气的相互转换,新陈代谢,无论哪种气其运动形式都是一样的。虽然日本汉字用得不多,每个汉字也是精挑细选的。

总之,“气”字有4种写法,意思不同,简单地说,“气”是自然界的水气;“氣”是水谷精微所化生,是人体肺气的主要来源;“炁”是人体五脏之精所化生(包括肾精),以藏为用;“気”是指气的运动形式。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