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金贝壳bf6un0sx 2017-12-09

十六岁的少年在干什么?大部分都坐在高中的教室里读书,少部分天资不错的可能已经进了大学,还有些则是已经迈入了社会的大门。而在古代有这么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在他十六岁那年,不但已经娶妻生子,还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他就是夏完淳。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夏完淳

夏完淳和名相徐阶是老乡,都是松江华亭人。其父夏允彝是当时著名的能吏,并且深受东林书院的影响,和好友陈子龙等人一起结为几社,与东林之“复社”相应。高中进士的夏允彝被点为知县,在其任上颇多好评,被定为天下廉吏第一,还受到皇帝朱由检的亲自接见。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崇祯帝朱由检

有这么一个厉害的父亲,夏完淳想不做天才都难。他五岁就能写诗(比明代第一才子杨慎还厉害),七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写出《代乳集》,其少年天才之名震动江南。而夏允彝也特别欣赏这个儿子,去哪里游历都要带上他,饱览名山大川的夏完淳的见识自然更加宽广。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夏允彝父子

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典型士大夫,夏允彝忠君爱国的思想体现得非常明显,夏完淳自然更是如此。这一对父子如果生在和平的年代,倒是很有可能明代第二对杨廷和、杨慎。只是此时天下风雨飘摇,崇祯四年生人的夏完淳在江南虽然没有经受过什么战火的洗礼,但是大明王朝距离其完结依然不远了。

1644年,李自成围攻北京,此时只有十三岁的夏完淳自号“江左少年”,组织同乡青年准备北上勤王。不久北京城破,崇祯殉国,福王在南京登基,夏完淳又和父亲、老师陈子龙一起在松江招募义勇,继续抗清复明大业。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陈子龙

次年春天,清军大举南下,夏允彝的义军被剿灭,失败后的夏允彝不甘受辱,投水自尽。流着泪埋葬了父亲以后,夏完淳和老师一起前往太湖,投靠了那里的反清武装。在援助江阴不力反被剿灭以后,陈子龙殉国,而夏完淳泅水脱险。感于世事艰难,夏完淳写下《大哀赋》,词句哀恸,但字里行间又处处体现了其复国之决心,完全不像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所作。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大哀赋》

南京失陷以后,鲁王在舟山登基,夏完淳准备前去勤王,不想事情败露,被明朝降将洪承畴设计捉住。他被押往南京,接受洪承畴的亲自讯问。

洪承畴早就知道这位少年天才,不想伤他,就对他说:“你还只是个孩子不懂事,怎么还起兵反叛?快快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大清一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洪承畴

明知堂上人正是洪承畴的夏完淳有意要恶心他一下,说道:“我听说本朝有位洪承畴先生,十分忠义,松山之战壮烈殉国,先帝褒奖其忠心耿耿,足可以感动中外。我虽年幼,但也仰慕洪大人的忠烈!杀敌报国,死得其所,又怎么能投降蛮夷!”

洪承畴确实在松山之战后被误传死于军中,但实际上是被皇太极劝降了的,夏完淳不会不知道。当左右对他耳语“这正是洪大人”的时候,他反而冷笑道:“洪大人殉国是千真万确、天下共知的!先帝亲自登临祭坛,文武百官无不伤心落泪。你是哪里来的狗奴才,敢冒洪承畴大人的威名!”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夏完淳接受审讯

又羞又怒的洪承畴吩咐左右拿纸笔来,要夏完淳写出他的罪行。夏完淳欣然提笔,但他不是认罪,而是写下一副千古名联: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这一副对联巧妙地将史可法和洪承畴(成仇)嵌入其中,既褒扬了史可法的忠义,又讽刺了洪承畴的无耻,实在是不可偶得的佳作。洪承畴默默无言,收下这对联,命人把夏完淳押下去好生看管。

在狱中,夏完淳继承夏允彝的遗志,在其遗作《幸存录》的基础上写下了《续幸存录》。这本著作以一个亲历了江南南明政权抗清全过程的人的视角,系统地检讨了南明失败的原因,其许多观点对现在都大有裨益。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身陷囹圄的夏完淳不仅写书,还以他乐观的精神勉励同期被捕的狱友钱栴:“当日您和先师陈子龙还有我一起,歃血为盟,以死报国。现在我们一起慷慨就义,和先父先师一起见于地下,不是很伟大的一件事吗?”钱栴点头称是,遂从容就义。

百般诱降夏完淳不成的洪承畴只好成全他,让他速死。临刑时,南京人民全部涌上街头,为这位天才少年送行,就连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都战战兢兢,不忍砍下这位爱国少年的头颅。神态自若的夏完淳面向北方,坚决不肯跪下,刽子手在洪承畴声嘶力竭地催促下才结束了这位神童短暂而壮烈的一生。夏完淳死时只有一个遗腹子,并且夭折,忠烈之家竟然绝后,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夏允彝父子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没有选择苟且偷生,而是如飞蛾扑火般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反抗敌人入侵。十六岁一童子,尚能如此忠义,不知如洪承畴、吴三桂之徒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如今的中华之少年,当已夏完淳为榜样,则汉家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就用夏完淳的绝笔《别云间》为结尾吧:

十三岁就带兵打仗,还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满门忠烈更是举世无双!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