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娃:长大后城里数千一桌的美食,抵不上儿时农村的宴席!

 人众众人 2017-12-09

如今,随着攀比之风的蔓延,彩礼要的越来越高,在我们老家那一带,已经跃至15万,如果仅仅靠土地上的那点粮食换钱,那孩子只能是打光棍的料了,因此,男劳力大多外出谋生,农村结婚在家帮忙的,不少是带孩子无法出远门的女性。

当然,端盘子的事情还是需要男劳力们来完成,如果吃大席人数比较多的话,大家会做一个明确的分工,每个人负责哪几桌,都会明文规定,以免产生混乱。

没说错吧,有板有样,够丰盛的了吧,眼下,即便是有条件的人家,也很少到镇上的饭店承办宴席,因为,这是老百姓内心深处道不明的承载,再说,饭店那里缺少这样浓浓乡亲乡情的味道。

荤菜也越来越上档次了,而且有越来越赶超城里人的节奏,记得在以往,很少看到虾、黄鳝、甲鱼之类的,现在在农村的大席餐桌上,已经变得司空见惯。

过去,上礼都是10元20元的,现在起步就要五十元、上百元:过去,吃饭用的桌椅、碗筷,都是一家一户支援的,一场喜事。

不但动用了几乎所有的人力,也动用了每家的家什,那时,吃大些才是名副其实的“百家宴”。如今乡下每个村都有租赁宴席的装备设施。效率高了,麻烦少了,亲情却淡了。

大席上遗留的剩菜,待客人走了以后,都会按照类别,统一折到干净的大缸里,等事主把当天一切善后安排就绪,就会端着家里的塑料盆,盛上剩菜,全村挨家挨户去送。

被送的亲邻们一点也不会嫌弃,反而欢欢喜喜地把这些杂菜混在一起,放在锅里热透,那味道非同一般,很多人都喜欢吃这样的“大杂侩”。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故事的“主人公”--新郎和新娘,在幸福面前,所有的忙碌和开支都会变得忽略不计或理所当然。

如今,在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我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应酬,也常常面对动辄数千一桌的美食,但不知为什么,唯独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吃大席的味道,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