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9期◥你学的“欧体”,很可能是假的!

 老大姐嗨 2017-12-09

你好!这里是书画私享。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针对我们当下学欧阳询的书法,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学?

我们先看这段视频

……

田英章这段视频比较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是这么写字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写的话。那下面的内容,您真的有必要好好看一看。这样写书法,纯粹是在践踏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学欧阳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学习欧阳询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再强调一遍。学习书法首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古代书家,他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书法的途径,就是“临摹”古人的经典书法作品。临摹的目的,就是借用古人,来培养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最终,自己能运用这个习惯,进行书写创作。自然,就能写出一手,符合古今法度的书法作品来。

总之,初学者学习,首先尽量模仿古人书写的方方面面。

我们借用田英章这段视频,指出哪些地方有问题?为什么?

我们一个个来说。有些内容,我们之前有讲过。今天算是一次大总结。

1 工具

错误:用纸、用笔不太讲究

正确:工具力求与古人接近

欧阳询那个时期的纸和笔:笔硬、纸熟。但是,田英章这个视屏,用的纸是生宣,显然就不符合欧阳询的书写习惯。而且用生宣,纸质太软,是写不出欧阳询那种“笔力险劲”的艺术效果。

总之:笔要硬、纸要熟。

2 大小

错误:放大数倍临摹

正确:接近原大临摹

临摹应该临摹多大,我在之前的视频里有说过。今天我们说得再具体一点。

欧阳询,人家的字写得不大,也就两三公分左右。田英章这段视频,把字写得很大,每个字十公分左右,很多东西就变形了。

你可能会说,他这是同比例放大,没有变形啊。

比如说,竖勾的勾。我们看墨迹本,因为字小,勾也小,加上笔硬,所以这个勾很好勾出来。而且,墨迹本,人家是很轻巧的、很轻松就把这个勾给勾出来。

但是,我们看田的视频,这个放大之后的勾,他就写不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字一大,笔锋相对就显得软了,再加上生宣,笔锋就更没有力气,来“弹”出一个大勾。所以,他就改用描的方式写出来。

我这里以点概面。很多字的细节,原本很轻便就可以写出来的,只是,我们自己把字放大了,笔锋发不了力,当然写不出来。所以,才会去变个方法,用描字、用填字的方法写字。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3 理解

错误:认为《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最高水平

正确:《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 + 美术字

这个碑的效果,有一半不是欧阳询的原因。这个碑也不能反映欧阳询的日常书写。而我们学欧阳询的书写习惯,当然就是学他日常书写的状态。也就是说,欧阳询平时写字,不是这么写的。

立《九成宫醴泉铭》这块碑的出发点,是代表“皇家”的形象,不能草率,必须工稳、整齐肃穆,才能表现出皇家的高贵和庄严。所以,它就带有浓浓的“美术字”的感觉,“工艺”的味道也比较浓。

怎么说呢,最好还是从墨迹本出发。

4 临帖

错误:学欧只学《九成宫》

正确:取法应以墨迹本为主

欧阳询是有墨迹传世的,只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当我们把他的墨迹本拿出来。我们会发现,墨迹本跟《九成宫》的拓本,差距还是挺大的。

因为墨迹本体现的是欧阳询,最为本真的书写痕迹。他是为自己而写的。而《九成宫》,他是为国家形象而写的。它是“工艺化的欧阳询”。当然不一样!

既然不一样,我们应该遵从哪一个呢?

看过我们上一次的视频,就清楚了,肯定要遵从“墨迹本”。

5 动作

错误:写楷书要写得慢

正确:写楷书不能求慢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墨迹本它的书写速度要迅捷、直接很多,不是前面视频那样慢吞吞地写。

只要稍微想想就明白了。欧阳询要是真的这么慢吞吞地写。他一天也写不了几个字,效率实在太低,肯定会到影响公务。

我们看人家怎么评价欧阳询的书法:“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说欧阳询的字,下笔像闪电一样迅捷,像大力士挥拳一样有力。虽然说得有几分夸张,但也说明了,欧阳询写字,绝不是慢慢写出来的。

6 节奏

错误:节奏均匀没变化

正确:节奏有轻重缓急

艺术,必须赋予人性化,也要表现出人的性情。

最好表现性情的,就是节奏上的轻重缓急。

比如,我们听外国人对话。即使我们听不懂它们在说什么。但是,从他的口气,从他语气的轻重缓急。我们就能判断出,这个人说话时的心情,究竟是如何的?

再比如。为什么“走路”不是艺术?而舞蹈是艺术呢?这两者最直接的区别就是:走路的步伐和节奏都是一样的、不变的;而舞蹈的步伐和节奏,是有轻重缓急,有高低长短的变化。而且通过这些变化,表现快乐、悲伤等等。这才是艺术。

毛笔,它就是纸上的舞蹈。

田英章的毛笔,只能说是在纸上走,而欧阳询的笔,是在纸上跳舞。

不仅如此,在章法上也必须有节奏。我们看《九成宫》的章法,平均整齐,每个字都写得一样大。这种章法,我们形容为“状如算子”,就像算盘的珠子一样整齐排列。我们很多人初学者练书法,一开始还以为,就应该先练这“状如算子”的基础。这是不对的。“状如算子”是个贬义词,形容章法呆板、了无生趣、没有灵性。

你看欧阳询的墨迹本,人家的章法就不是“状如算子”。

好的章法应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 实践

错误:实践和理论一样,楷书行书,明确分开

正确:在实践中,行书楷书的书写状态很接近

有句话特别误导人:“楷书如走,行书如跑,草书如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楷书要写得慢。但是,实践下来我们会发现,写得不慢,楷书依然可以写得工整、整齐。

我在文字发展史那一期视频里就有说过,楷书是篆隶草行楷五体之中,最后出现的。楷书是行书的“严肃化”“规整化”的产物,本来就脱胎于行书的。比如,楷书的“勾”和“提”,就是行书留下来的痕迹。可以说,行书楷书,本来就是一家人。

但是,很多人会认为:要写得慢,才能写得工整。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比如上一期的《智永千字文》,人家写得不慢吧。我们后面还会说到,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这个帖写得更快,又快又准,富有神采。并且,草书也有写得慢的,比如怀素《小草千字文》,就写得慢很多。其中,还有一些因为写得慢而出现抖动的线条。所以,“楷书如走,行书如跑,草书如飞”这句话很不严谨!很害人!

总之,在欧阳询他们的手中,行书和楷书,在实践的层面上,它的书写速度和书写节奏,都很接近。

最后,总结一下: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无论是学习哪一家,原则上,尽量先去模仿人家。先从“工具”和“书写状态”这两个方面,接近古人。

好,今天就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内容对你要什么启发

哪些内容对你具有颠覆性

欢迎留言

截止至2017年12月15号24时

在本期留言获点赞数最多者

将获得此件

陈煜璧临《欧阳询梦奠帖》

(不包邮)

纸质:泥金纸板(墨方艺务监制)

毛笔:得心(狼毫)

墨汁:良宽墨汁

尺寸: 45X 3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