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六经运行模式探析

 zyh3080 2017-12-10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医学发展史中的一座丰碑。它的诞生不但为后世留下了行之有效的经方,成为后世医家遵循的规矩准绳;而且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所体现的恒动性、时相性和整体性等思想则为中医诊疗疾病提供了活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医辨病辨证思维的活水源头。仲景六经辨证方法源于六经理论。因此只有了解六经的运行特点,才能把握六经辨证“活”的精神本质。六经即三阴三阳,是对“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者的统称。关于三阴三阳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且《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中提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由气有多少,故随其升降,分为三别也。”[1]另《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2]说明三阴三阳是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和功用的不同对阴阳二气的进一步细分。这虽只就一方面证明了六经理论源于阴阳学说的事实。但我们能从中发现阴阳的运化规律和六经的运行特点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性。本人试通过立体螺旋运动现象探讨阴阳运行规律,为六经运行特点提供一定的启示。本文仅是抛砖引玉,还望诸位专家斧正。

1 阴阳交感通过立体螺旋运动产生

无论是在《老子》中,还是在《周易》、《内经》中都提到了阴阳互运相推的运行特点,且强调阴阳的交感作用才能产生万物,即阴阳之间需要一种相互作用的中介。如(1)《老子·第四十二章》[3]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即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2)《周易》中以乾坤比喻阴阳,在阐释地天泰卦含义的《彖》中亦提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4]从而说明天地交泰,阴阳互为,才能化生万物。因此《周易·系辞下》中说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5]这种刚柔相摩、相荡、相易的阴阳交感特点则贯穿于《周易》始终。(3)《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曰:“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6]亦说明阴阳交错是产生变化的原因。那阴阳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本人受龙卷风、水漩涡等自然涡旋运动物象的启发和周易铜钱占筮三元共振理论及太极图阴阳鱼动态势能平衡理论的影响,得出阴阳交感是通过立体螺旋的运动而产生这一结论。并将立体螺旋理论特点赋予到太极图中,对原太极图进行改造,从而绘制了太极三元图(如图1)、太极三元反演二元立体螺旋图(如图2)。然后将《内经》三分阴阳理论赋于图中,从而得到了较为完备的三阴三阳理论模型,即太极二元六分图,亦叫太极三阴三阳图(如图3)。结合现代涡旋理论研究,发现太极三阴三阳图所体现出的一些特点与《内经》中诸多阴阳理论运行规律暗自切合,并能揭示《伤寒论》欲解时的分布原理和开阖枢的制定机制。

《伤寒》六经运行模式探析

 

2 立体螺旋运动与人体气机

人体阴阳二气在立体螺旋运动中实现上下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7]描绘出了阴内阳外,阴下阳上,阴气上承阳气的气机上行特点。另外还提到:“阳因而上,卫外者也。”[8]说明不但阴气自下而上运行以承接阳气,而且阳气也是因势而上行的。且在《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提到:“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9]亦指出人体气机由里“形”于体表的上行特点。从而说明人体阴阳二气具有相因而上的普遍运行规律。而自然界中气流的上升则会引起龙卷风等气体漩涡运动,同时气体的漩涡运动又会引起气流的上升,二者互为因果。由此可知阴阳二气遵循自下而上的立体螺旋运行规律,即人体阴阳二气的运行类似气体漩涡运动。既然人体气机是自下而上螺旋运行的,那么必然会引起能量向外耗散,为了实现阴阳平衡,必要使在外的阳气运行达到稳定状态,才能同时控制住阴阳二气的外散。因此《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提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10]正是强调了阳气固密在维持阴阳平衡中的重要性。这就好比是龙卷风等涡旋运动通过漩涡臂外缘的匀速圆周运动来实现整个涡旋运动的相对平衡。

3立体螺旋运行与伤寒欲解时

   立体螺旋运行是伤寒欲解时时相重叠的根本原因。伤寒欲解时是伤寒六经病预期的一大特点。为讲述方便,现据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将伤寒欲解时的相关条文摘录于下:“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并据此绘图以示其意(如图4)。
               《伤寒》六经运行模式探析

由此图可知每一经病的欲解时均为三个时辰,且三阳经病“欲解时”从寅至戌,共为九个时辰;三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卯,共为五个时辰,阳经“欲解时”与阴经“欲解时”具有阳多阴少的不均衡性,自太阴而少阴而厥阴而少阳,其时辰上的渐次叠加性是造成这种不均衡性的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时相重叠的特点呢?因为人体的阴阳气体运行遵循立体螺旋运动规律,类似龙卷风等涡旋现象。阴者起亟于下,接近于在下之“龙眼”;阳者卫外于上,接近于在上之漩涡臂外缘。据现代漩涡理论[11],越接近龙眼(即旋涡中心),转速越大,且自龙眼而上,其转速渐次降低,直至漩涡臂外缘则近于匀速圆周运动。阴行者速,阳行者缓,故而同样的时间,阴气运行的角距离要比阳气运行的角距离大,若俯视阴阳气机运行,则必然会看到阴阳二气在时相上的重叠。因此阴阳气机的立体螺旋运行特点应是伤寒欲解时发生时相重叠的根本原因。至于“阳行也速,阴行也缓”[12];“阳行健,……阴行钝”[13]等解释则多是从阴阳属性特点的角度对欲解时进行解释推导的,并没有立足于客观的自然实际中,单从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发挥,难免会越释越偏。若依上之说,则是阳气运行快,阴气运行慢,既如此当是阳行用时短,阴行用时长才对。与实际情况相矛盾,难能圆其说。

4 立体螺旋运行与伤寒开阖枢理论

    阴阳气机的立体螺旋运行是《伤寒论》开阖枢理论的来源。开阖枢理论成形于《周易》,引用于《内经》,发挥于《伤寒》。开阖枢理论早在《易经》中已略见其雏形,如《系辞上》中所言:“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14]“辟”者,开也。把乾坤比喻为“易”之门户,以门户的一开一合形象地阐释了乾坤阴阳交感、刚柔相摩,从而生生不已,化生万物的运化机制。那司管门户开阖的枢机是什么呢?在《周易参同契》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如《大易总序章》中,说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15]其中坎离炁化成匡廓,运转于正轴成毂辋。说明坎离水火既济运行是门户的枢机,是掌控门户开阖的动力。因此《参同契·天地设位章》曰:“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16]乾坤为体,坎离为用,有体有用,体用互为则易理周备,万物化生。由此则开阖枢理论基本形成:乾坤门户一开一阖对待运行,坎离水火运毂枢轴为门户主宰,乾坤坎离体用合为,交感流行,则气机周运不息,化生万事万物。

而《内经》则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将开阖枢理论赋予到了三阴三阳中。即“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素问·阴阳离合篇第六》)那三阴三阳理论和开阖枢理论能够相匹对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少阴少阳为枢机,太阴太阳为开,厥阴阳明为合?为什么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是开、阖、枢分布,而由太阴而少阴而厥阴是开、枢、阖分布?这些问题若以气体立体螺旋运动的角度审视之,则均能得到相应的解答。为了阐释方便,特绘制了阴阳立体螺旋运行模拟图(如图5)。

     《伤寒》六经运行模式探析

三阴三阳实为一气,阴阳一下一上做立体螺旋运行。其中三阴在下,周流运行,为一小圈层(图中阴鱼所示);三阳在上,周流运行,为一大圈层(图中阳鱼所示)。阴阳二鱼由“尾”而“身”而“头”,均体现出阴阳之气由微渐著,由小渐大,由少小至壮老的增长过程。“少者”其气尚幼,其力专,其主生主静,其德在守,故为阖;“壮者”其气已强,其力宏,其主动主化,其德在散,故为开。一阖一开体现出了阴阳二气一少一壮,一静一动,一生一化的相互对待关系。故三阴之中,“鱼头”为开,配以太阴;“鱼尾”为阖,配以厥阴。而枢机为掌控开阖的主宰,当为联系“鱼头”、“鱼尾”之“鱼身”,故配以少阴。但依此论三阳,应当太阳为“鱼头”为开,少阳为“鱼尾”为阖,阳明为“鱼身”为枢。这与《内经》所论“少阳为枢,阳明为阖”的情况不符。为何会如此?难道《内经》有误?答案是否定的。不但《内经》没错,而且恰恰反映了《内经》对六经开阖枢理论的引用完全符合气机立体螺旋运动这一客观事实。依现代涡旋理论[17],物质由小圈层转向大圈层,需要足够的旋转力使喷力大于斥力从而才能具备向上的升力,而这种圈层的跨越是在立体螺旋中实现的。从而形成了动力枢轴,这就造成了两个圈层的首尾衔接汇合处绕枢轴发生回旋扭转,好似阴阳二鱼在围绕一根柱子向上螺旋游行。故而阳鱼的运行是经阴鱼“鱼头”回旋至阴鱼“鱼身”处才蓄积了足够的动力实现螺旋上升的。因此主司阴阳开阖,实现阴阳自下而上相转化的动力枢轴正是依中柱发生首尾回旋而汇合的阴鱼之“鱼身”和阳鱼之“鱼尾”,因此三阳之中,少阳“鱼尾”为枢,而太阳“鱼头”与阳明“鱼身”分别为开和阖。

5讨论

据考证,如上所说的立体螺旋运动现象在中国远古先民的眼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传说中的伏羲画卦作易就是伏羲观河洛之水交汇流行的螺旋运动而得到的启发[18],且上古时期的陶瓷器物上亦画有许多类似涡流运动的S形图纹,被证实为中国早期的太极图图形,可谓是中国太极思想理论的雏形[19]。说明螺旋运动的太极思想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国人根深柢固的图腾崇拜和文化信仰。而现代研究认为涡旋运动可以小到原子运动,大到宇宙星系,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为客观世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既如此则由涡旋运动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规律必然对自然界中的人、事、物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以说自然之物因是理而生,亦因是理而灭。故而有学者提出“涡旋就是生命”[20]的精辟论断。在来氏太极图中阴阳二鱼“鱼头”交汇,极像涡旋运动(如图6),从一定程度上可谓恢复了中国太极思想的本来面目,故被称为“圣人作易之原”[21]

                    《伤寒》六经运行模式探析

但古人作图多是平面图,以平面图来阐释立体的螺旋运动,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某些信息的缺失或隐晦不清。因此只有将理论模型更真实地反应客观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理论指导。这亦是古人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可知阴阳设定皆有依据,六经之理俱有所凭,并均以客观的自然世界为根据。此亦是本人不揣鄙陋,要绘制阴阳立体螺旋图的初衷。而能力有限,所绘之图多有不足,难能尽其意。但拳拳之心皆在“天人相应”一词,只有尊重客观自然,才能打破中医理论愈释愈玄的“玄化”路子,引导岐黄之路走向科学正途。以此为起点联系《内经》理论,来研究《伤寒》运用六经思想辨证治疗与遣方用药的规律,应该会有所突破,这还需要有志之士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2](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2

[3] 饶尚宽译注.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5

[4] 徐子宏译注.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55

[5] 徐子宏译注.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6

[6](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

[7](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8](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9](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

[10](唐)王冰撰注;鲁兆麟等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

[11] 袁玉刚.旋涡里的宇宙[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11

[12] 张国俊主编.成无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4

[13](清)程杏轩.医述[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70

[14] 徐子宏译注.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03

[15](汉)魏伯阳著;潘启明注释.《周易参同契》通析[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9

[16](汉)魏伯阳著;潘启明注释.《周易参同契》通析[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18

[17] 袁玉刚.旋涡里的宇宙[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2

[18] 郑江华等.太极图与旋涡[J].力学与实践,2003,35:106-107

[19] 刘敏.太极图的传承与创新[J],湖北工业大学,2009

[20](瑞典)弗里德.旋涡水世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

[21]()来知德.来注易经图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