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主观现实 2017-12-10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同一幅名作,不同翻拍出现不同色调,左上太暖,右上青灰,左下太蓝,右下太黄。

 

    夫人一直想让我画一幅《无名女郎》挂在家里,大概她很欣赏那种冷峻高傲的“贵族范儿”吧,我许久没画最擅长的人物画了,也想画一幅过过瘾。
    这幅画是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代表作,画于1883年。克拉姆斯柯依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很大影响。他画的托尔斯泰肖像充分表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内涵与气质。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高傲而又自尊。
    这种姿式语言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
    克拉姆斯柯依创作的这幅肖像,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时期,因此有人说他画的这位无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说她是位演员。画家在肖像画中展示的是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杰作。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我在网上找到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无名女郎》,冷暖色调各不相同,差别很大,我没有见到过原作,不知道哪一幅更接近原作的色调。
    我只好先找一幅比较“全”的,估计没被裁切的作品来打底稿,即左上那幅太暖的。
    《无名女郎》原作的尺寸是75.5cm×99cm,我买了一块接近原作大小的,70cm×90cm的画布来画。
 
    第一步,画铅笔轮廓。
    先把那幅“全”的制作成黑白照片打印出来,然后用铅笔画格子放大在画布上,尤其表情微妙的脸部一丝都不能有差错,差一个毫米都会走神,所以在此处格子要格外加多加细。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我们在文革中画领袖像多数也都是要打格子的,因为尺寸往往非常大,两三米到六七米,不打格子根本没办法准确。
    不过一般的画,比如不大的风景画、静物画,我都不用画铅笔稿,直接用油彩勾轮廓。因为这是人物画,要求准确度比较高,所以费点儿事。

 
    第二步,用油彩固定轮廓。

    在铅笔稿的基础上,用画笔蘸比较深的油画颜料(比如蓝紫色、褐色)和松节油勾轮廓,把轮廓固定下来。为的是正式画的时候轮廓比较明显,容易把握。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第三步,铺大体色。
    用大号油画笔,用比较鲜明单纯的色彩,蘸松节油,以简洁明快的手法铺大体色。不要求太细致。
    我参考的画样比较偏暖,所以整个效果也发暖,偏向红黄色。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虽然只完成了大体色稿,但女郎那高傲的神情已初见端倪。来我家学画的孩子家长,见了这画说:“你看这人多傲慢!”孩子想用手摸一下画面,家长立刻制止说:“你别摸!那女人厉害得很,她要打你的!”

 

 

    第四步,具体刻画。
    两周后,待画面完全干透之后,再用调色油比较细致地画第二遍,这一遍是油画最主要的一步。
    由于第一遍参考的画样比较暖,我认为无论背景还是人物神情都没能表现出原画所表达的精神。画中是冬天,背景楼顶上都是积雪。俄罗斯的冬天应该是很冷的,与暖色背景不协调,那些楼房太太鲜艳太花,有点儿喧宾夺主。马车上的皮革太红,不够沉着。
    更重要的是,女郎脸部表情冷峻高傲,只有将画面色调整个改成冷调子才能与神情一致。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所以这一遍我另外换了一个冷调子的画样(右上那幅青灰的)来画。这个画样的缺点是不完整,头顶上缺了一块,好在第一遍已经有了完整的基础,这一次主要改调子。改完后总的效果已经比较像了,背景和楼房都变灰,变得统一,显得更远更协调。马车的皮革也更“熟”了一些。
 
    第五步,细部调整。
    又两三周后,上一遍画面干透。再进行细部调整,这一遍并不一定全部画到,只修改不完美不协调不细致的地方,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但女郎的脸部仍然不完全准确,那种微妙的表情仍然未能完全表达出来。五官,尤其是眼部不是十分像。我把画样在屏幕上放大,只显示出脸部(这正是电脑的优点,细部想放多大都没问题,十分方便),经过仔细对比,才发现,眼部区域整个有点亮,没有表现出帽檐下的遮光效果。再一点,眼部的明暗对比有点过强,眼白和下眼睑过亮,所以显得目光不够收敛。
    经过仔细修改后,女郎的眼部藏在帽檐的暗影下,眼神也出现了“眯着”的效果,给人以冷眼旁观,傲视一切的感觉。
    上一遍下嘴唇有点过亮,似乎往外翻着,这一遍也改得收敛了。
    上一遍的脸部还不够细腻,不够浑圆,年轻女性的特征不明显,这一遍改得更细腻,更浑圆。
    上一遍帽檐那一道细细的亮边有点儿太白,这一遍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那是一道金边儿,经过修改,帽子也显得更高贵。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画完第四步之后的脸部特写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画完第五步之后的脸部特写,更细腻,眼神眯着,冷眼傲视
 

    其它地方,比如衣服,楼房,积雪,等等,都经过了仔细修改,基本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至此全部绘画过程结束。
 


    第六步,上光油、装画框。
    油画画完一般待干透后再上一遍上光油(也叫发光油),让画面保持光亮的油性效果。上光油类似清漆,但更稀薄,更无色。
    油画的画框也非常重要,有点“人靠衣装马靠鞍”那意思,油画一装框立刻增光生辉,油画家都很重视。
    中国老百姓往往分不清西洋画和中国画,经常问你画完是不是还得裱啊?其实只有国画才装裱,西洋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等)全部都要装框。
    我们看西方画展,那些经典名画的框子往往是金色的,很宽,纹样繁复,现代油画的框子则比较简约大方。
    《无名女郎》这样古典贵族气质的画,一定要装金色宽框才相配。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挂在墙上的最后效果

 

    顺便附上克拉姆斯柯的另外一幅作品《月夜》,我们可以看出他画的女性总是那么孤傲高贵。

 

冷调子——临摹俄罗斯名画《无名女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