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水话中医之十九 痛风的防治

 白水话中医 2017-12-10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 ,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后期痛风石形成,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痛风患者很少见,上世纪80年代开始,患病率逐年增加,90年代后期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跟个人生活习惯有关系,更与我国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密切相关。
    白水认为,大多数早期痛风病友可以通过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控制痛风发作。
    早期痛风指每1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以下,无痛风石及肾脏损害。
    简单一点说,痛风就是尿酸“进的多出的少”。出的少是指排泄尿酸少,一部分是少喝水少出汗少排便,更多的是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差。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差一个是先天遗传因素,一个是肾脏功能受损。先天遗传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差分不同程度(或等级),这影响痛风发病的轻重程度。进的多指胡吃海喝。
    白水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需对症治疗(中药或西药均可)1-3天,而后,只要管住嘴,严格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3-5年,90%左右的早期痛风可以不药而愈,还有10%的痛风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大家想一想,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痛风遗传因素与现在一样,不一样的只是生活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以前中国痛风绝少,现在十分多,这充分说明了生活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在痛风发病中的绝对重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99.99%以上的痛风患者不能很好地管制自己的嘴,所以,99.99%的痛风患者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痛风中期可治可控。
   痛风中期指每1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3次及以上,无或有1至数枚小痛风石,无明显肾脏损害。        
绝对多数痛风患者不能坚持严格控制饮食与服用降排尿酸的药物(中药或西药),一般3-10年会进入中期阶段,痛风发作会越来越频繁,或1年3次,或每月1-2次,逐步会出现如米粒或蚕豆大小的痛风石,患者会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要求彻底治愈痛风。这时,医生要把握机会做好医教工作,让患者深骨入髓地认识到长期(至少1-3年)坚持严格控制饮食与服用降排尿酸的药物的重要性,并讲明服药初期(1-4月)可能出现频繁发作的情况,让患者达到最好的依从性。绝大多数痛风中期患者服药1-3年后可以停药3年或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以上,间隔多少年再复发与病友的遗传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等级及饮食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痛风晚期会出现大量痛风石,急性关节炎频繁反复发作,或肾脏功能受损(血肌酐与尿素氮升高)。这个阶段患者会频繁就医,四处就医,但医者往往会头痛。
  肾脏功能受损要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如果血肌酐与尿素氮轻度升高,经治疗后可维持10-20年以上,部分患者时而在正常值范围,时而轻度升高;极少数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治疗将非常棘手,所以,痛风必须做到未病先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全缓解。
   痛风石最常见于关节及其附近,如软骨、粘液囊及皮下组织处。典型部位是耳轮及足趾、手指、腕、踝等处,也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膝肘肩等。少则几枚,多者达百余枚;小者如米粒,大者如拳头。小者可长期服药而消融,大者视患者综合情况或采取手术去除,或服药“与石和平共处”。数枚小痛风石经服药3-5年可全部消融,多者需终身服药。
   手术去除大的痛风石有利于缩短服药时间与减少服药剂量,从而减少药物出现副作用的几率。
   但手术去除痛风石也有风险。有的人伴发其它疾病不适合做手术;有的人术后会出现关节炎急性发作或持续发热,持续时间7-30天不等,个别病例甚至持续发热3月余;有的人术后出现伤口不易愈合,时间长达15-100天不等(应用中药纱条或生肌散换药可以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这些风险都是医生与患者必须共同考虑与共同承担的,应该事先讲清楚。
  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中西药都有效,西医快一些。 西药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3类,不能控制或不能用这3类药,可以用生物制剂。
   降尿酸中西药也都有效,西药降得更快更猛一些,但西药没有既抗炎镇痛又降尿酸的药,中药可以同时做到。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是首选的降尿酸西药,苯溴马隆是促尿酸排泄药,因人而异使用。同时饮食控制(多饮水、限制高嘌呤、禁酒),长期碱化尿液(常用碳酸氢钠),可辅助用维生素C降低血尿酸。99.99999%的患者血尿酸可以下降,但必须维持1-5年才可以消融痛风石,所以,必须坚持长疗程服药,并定期观察药物副作用。
   手术去痛风石与降尿酸过快过猛都有可能导致尿酸钠结晶从肌体组织脱落、溶解,或导致痛风关节炎长时间急性发作,或导致急性肾损害,这些都是医生要注意的事情。
   痛风一词,首见于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格致余论·痛风论》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受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万病回春》 “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梁之人,多食煎炒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景岳全书》曰“自内而至者,以肥甘过度,酒食无节,或多食酪湿热等物,致令热聚下焦,走注足胫,而日见肿痛”。都讲痛风与嗜食膏粱与肥甘厚味(包括豆类、牛肉、羊肉、海鲜等)有关,是脾胃运化失司而湿热之邪内生,壅滞于足。痛风关节炎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消肿止痛;慢性期以益气健脾、化湿通利为法。
   白水89年开始接触痛风病的诊治,西医认为所有痛风的发生都与尿酸钠小结晶沉积于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有关,早、中期多伴有肾结石,晚期形成痛风石,据此,白水从“石痹”论治痛风,分急性期、早期、中期、晚期进行辩证论治,在痛风基本方(土茯苓、萆薢、薏米、金钱草、牛膝、天丁、僵蚕等)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早期单用中药,中期可单用或中西医结合,晚期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
   防治痛风最好的办法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健康饮食最为重要,最好的痛风医生是患者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