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田阳羡吾将老

 小院回廊春寂寂 2017-12-10

买田阳羡吾将老

——古诗赏析之一

菩萨蛮·阳羡作

【宋】苏轼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    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历代描写阳羡山水的诗词作品数以千计,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苏轼的这一首《菩萨蛮·阳羡作》了。尤其是“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开头两句,人们喜闻乐道,传颂不衰,成为阳羡享誉天下的千古名言。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因抨击时弊,屡遭排挤打击,备受贬谪漂泊之苦。此时的他,已先后经历了“乌台诗案”冤狱,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做官,接着,又移授汝州(今河南汝州)安置。政治上的极大挫折,使他早已厌倦官场生涯,萌生退隐田园的念头。据史料记载,苏轼一生曾十多次来过宜兴,置田买地,筑舍而居。最早的一次是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以转运司檄的身份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之后,径往宜兴访友,客居湖父单锡家中,并委托蒋之奇在离善卷洞不远处的黄土村(今张渚黄墅村)购得一处田庄。十年后,即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在闸口永定里邵民瞻的帮助下,于和桥滆湖边的塘头又买得另一处田庄。由此可见,苏轼对宜兴这方山水“殆有情缘”,情有独钟。这就是词作开篇“买田阳羡吾将老”之由来。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直抒胸臆,歌颂阳羡山水的美好,表达向往自然的愿望。开头两句点明当初终老阳羡之原因,是因为阳羡的山水实在太美了。诗人对阳羡山水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他视宜兴为第二故乡情感的真实流露。三四两句承此而来:因此,他要驾一叶小舟来往于山水之间,尽情畅游,享受山水之乐了。下片用一个“仍”字回应上片之“从初”,通过引述前贤,进一步表达现在自己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决心。诗人既然选定了“聊从造物游”之路,就不愿再静坐书斋著书立说了,要学一学当年的陶渊明,唱着“归去来兮辞”,回归自然,躬耕田园。“有书”两句表面上写的是懒得“著" “书”,其实质是表达厌恶官场生活之意,一个“漫”字,将诗人倾慕清静自在的田园生活乐趣之欲望表露无遗。词的结尾,诗人更以激越的诗情向世人告白:不是自己没有充沛的“筋力”写诗,而是要等到那“风雨”来临的时候。“风雨”指什么?有人说是实指,指自然风雨。诗歌是用形象说话的。这里的"风雨",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不应仅仅是实指。有人说是急风暴雨,指政治风雨。以笔者愚见,从诗人此时此地的思想状态和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旨看,不可能再是政治风暴,而更多的应是期盼如唐代隐士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样的充满田园生活情调的日子的到来。因此,诗人所等待的风雨,是斜风细雨,它象征田园生活。因为这样的"斜风细雨” ,更能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更能激发诗人写诗的灵感和动力,也更能写出像陶渊明那样清新自然的好诗来。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决绝官场、回归自然,追求田园生活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迎候风雨洗礼,放喉高声歌唱的胸怀是多么豁达!

    这首词所抒发的对阳羡山水的爱慕之情,与诗人几乎写于同时的另一篇散文名作《楚颂帖》可以媲美,“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的描写与这首词的风格如同出一辙。一词一文,相得益彰,堪称文苑双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