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要多看大家的作品。”著名作家古华也说:“老老实实的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吧,小说之道,诗人之道,尽在其中。”由此可见,我们要学好语文,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和写是什么关系?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古人也曾说过:“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古诗都说明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所以,我们说学好语文读为先。 读什么书?中学生首先要读好课内的书,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反复领悟,一定要读熟,读懂,读透。每篇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识读(认识字词,整体感知),解读(理解内容、主题、文脉、思路),赏读评价(学习语言技巧,谈看法,提问题)。读的时候不要先看参考书,不要依赖或盲从老师的讲解,而要坚持自读、自解、自悟、自得。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广泛阅读,首先可选中学语文课本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漠泊桑、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如《读书》、《随笔》、《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世界博览》、《奥秘》、《科学画报》等。鲁迅先生也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看书有得,就该随手记录,或写入小册,或载入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朗诵与背诵,也为精读中的重要部分。作品内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以通过朗诵而清楚的显现,借以加深体会,增进理解。诗文佳作,背诵如流,更是一种基本功。有几百篇诗文烂熟于胸,张口即来,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