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为什么这么有力量!?

 王志斌s1e5v8m6 2017-12-10

为什么说胃这么有力量?看消化性溃疡!




胃的概述

胃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胃的作用主要是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胃可以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胃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胃壁的层次

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有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浆膜)四层。 



黏膜

黏膜:胃空虚时腔面可见许多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几乎消失。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直径2-6mm的胃小区。黏膜表面还遍布约350万个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腺体联通。

胃壁自内向外分为四层: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黏膜有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覆盖于上皮表面,有重要保护作用。表面粘液细胞不断脱落,由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增殖补充,3-5天更新一次。 

(2)固有层:内有紧密排列的大量管状腺,根据所在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腺之间及胃小凹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细胞成分中除纤维组织外,还有较多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散在的平滑肌细胞。 

Ⅰ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约有1500万条,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胃底腺呈分支管状,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越接近贲门部的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而越毗邻幽门部的腺中壁细胞越多。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腺的下半部。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在腺的上半部较多。此细胞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是酸性。壁细胞还有极丰富的线粒体。颈粘液细胞:较少,位于胃底腺顶部,常呈楔形夹在其他细胞之间。核扁平,居于细胞基底,核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HE染色浅淡。其分泌物为可溶性的酸性粘液。

干细胞:存在于从胃底腺顶部至胃小凹深部一带,可增殖。增殖的子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分化为其他胃底腺细胞。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寿命约为200天,颈粘液细胞为一周。  

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主要作用于邻近的壁细胞,强烈促进其泌酸功能。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即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又可通过抑制ECL细胞而间接地作用于D细胞。

Ⅱ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处宽1-3cm的区域,为粘液性腺。 

Ⅲ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宽4- 5cm的区域,此区胃小凹很深;幽门腺为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黏液性细胞,可有少量少量壁细胞。幽门腺中还有很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还能促进胃肠黏膜细胞增殖。
  
三种腺体的分泌物混合,统称胃液。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L,pH为0.9-1.5,除含有盐酸、胃蛋白酶、黏蛋白外,还有大量水、NaC、KCl等。 

(3)黏膜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 




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内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还可见成群的脂肪细胞。此层是整个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



肌层和外膜
  肌层和外膜:肌层较厚,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外膜为浆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