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对热点工作要“热”也要“冷”

 宝葫芦970 2017-12-10
屠光绍对待热点工作既要“热”也要“冷”,这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容易“热处理”而不太喜欢“冷处理”,事实上,在“热浪”澎湃的时候加点“冷气”,会使我们更清醒、更理性

最近,国务院出台文件要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举措在全国乃至在全球都引起了一些反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作为国家的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来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建设,我听到了“冷热”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比较热的声音,就是说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我们一定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同时,我也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就是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面临着很多很多的障碍、很多很多的不足、很多很多的问题,达到目标难度很大,甚至说难以实现。

怎么来看待这个“冷”与“热”呢?我想是兼收并蓄,“冷热”都要。对于“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定还要继续升温。这是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国家战略,中国下一步金融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的提高,都需要这项国家战略为其服务。对于这项国家战略,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满怀热情,要鼓足干劲,要加快推进。

为什么也要“冷”呢?我的理解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虽然我们有既定的目标,但我们也要面对现实,不能光凭热情。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仔细研究现实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要有冷静的判断和把握。应该说,无论是我们的法律体系方面,还是我们的国际化方面,包括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市场化的进程以及人才资源和发展环境,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有的甚至是很大的障碍。我们既要坚定目标,同时又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和解决这些障碍和问题,尽可能地找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规律。

对待热点工作既要“热”,也要“冷”,这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如何更好地把握“热”与“冷”的度?衡量标准应该是:既满腔热情,又清醒理性。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容易“热处理”而不太喜欢“冷处理”。事实上,在“热浪”澎湃的时候加点“冷气”,会使我们更清醒、更理性。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在“上海—纽约:国际金融论坛”上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