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中国当如何作为?

 太行森林 2017-12-11

当前,“森林康养”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字眼。各地涌现出现形式多样的森林康养产业链条。

什么是森林康养?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中国该如何在森林康养产业的大潮中把握方向?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中国当如何作为?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护卫着人类健康,森林是人类唯一不用人工医疗手段就可以进行一定自我康复的“天然医院”。我国逐步迈进老龄化社会、环境污染加重、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集卫生、养老、旅游、文化、体育及娱乐等多种跨行业元素于一身的森林康养产业,必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重要的新增长点。

 


一、森林康养用来做什么?

 

森林康养是指以强身健体、恢复健康、延缓衰老为目的,依托森林景观、森林食品及森林生态文化等优质的森林资源,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并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服务设施,在森林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改善身心健康活动的总称,是森林旅游的深化,是以开展保健、养生、养老等改善身心健康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

根据游客的需求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森林康养分为休闲娱乐型、保健锻炼型和养生养老型三种类型。休闲娱乐型包括野营、垂钓、采摘、户外拓展、森林探险及森林游戏等;保健锻炼型包括森林浴、森林太极、森林瑜伽及森林冥想等;度假疗养型包括森林特色住宿、森林温泉、森林食疗、森林药膳及芳香疗养等。

 


森林康养产业最早源自德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德国就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目前德国共有约350处获得批准的森林疗养基地。德国的森林康养重点在于健康恢复和保健疗养,并且作为基本国策,该国公民到森林公园的开销均可列入国家公费医疗范围,同时还强制要求公务员进行森林康养。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付减少了3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森林康养的国家之一,森林康养场所通过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和运动养生体验来吸引游客。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使森林能够保持在适用于森林康养的状态,美国林务局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严格的标准,并组建森林保健技术企业队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目前美国人均收入的1/8用于森林康养,森林康养场所年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

1982年,日本引进德国的“森林疗法”及前苏联的“芬多精科学”,1983年发起“入森林、浴精气、锻炼身心”的森林浴运动,开放92处共120万公顷的森林游乐区。此外,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制度和森林疗养师资格考试制度。森林疗养场所和参与人员行为得到了规范,森林疗养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日本认证3种类型共57处森林康养基地,每年近8亿人次到这些基地进行森林浴。日本还专门成立了森林医学研究会,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丰富了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加快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实践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森林康养效果测定方面最先进、最科学的国家。

韩国在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康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为国立自然休养管理所。截至2013年,韩国营建了158处自然康养林、173处森林浴场,修建了4处森林康养基地和1148千米林道;同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讲解员、理疗师和森林康养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培训体系。目前,韩国每年有1/5的人口参与到森林康养活动中来。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建立起各级森林公园,其中一些森林公园明确设置了森林浴场所,如北京“红螺松林浴园”、浙江天目山“森林康复医院”、广东肇庆鼎湖山“品氧谷”等。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概念。目前,我国四川、湖南、江西、北京等省市正在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四川省林业厅运用森林康养理念在洪雅玉屏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森林步道与户外拓展等森林康养设施,开展森林医疗与体验互动项目,已取得较大成效。我国目前还积极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中韩合作的“北京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已获得初步进展。此外,龙江森工、吉林森工等森工集团也在积极筹备,准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总体而言。森林康养在我国还是一项新事物,国内森林康养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项目规模不大,产业化程度较低,项目内容仍需进一步挖掘拓展。

 


二、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一)森林康养对人体益处多多。

首先,森林能释放出大量负氧离子。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的物质,被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能降解、中和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负氧离子进入人体后,能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防治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还能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据研究,森林里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尤其是在森林瀑布区,由于森林植被丰富,和瀑布水雾冲击释放电子,负氧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高达10万-50万个,处于该环境下,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其次,森林能吸引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物质。研究表明,一棵椴树一天能吸引16千克二氧化碳,0.4公顷林带一年可吸引并同化100吨污染物;柳杉林、梧桐等树种能吸收二氧化硫;珊瑚树、葡地柏、广玉兰等树种能吸引氟。因此,森林中的空气质量比大城市要优质很多。

最后,森林中存在大量的芬多精。芬多精又称植物精气或植物杀菌素,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干花中,由于树木的年龄更久,所以能释放出更强力的成分。植物芬多精能够帮助人类杀死病菌。研究证明,患有哮喘、感冒、肠胃炎、糖尿病、湿疹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非常适合进行森林康养。人在森林里长时间吸入芬多精,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减缓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森林康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当前城市高强度、高密度、高压力、低质量的生活,使人们时时刻刻都倍感紧张与压迫,而压迫感正是近年来医学界一致认为的引起癌症、高血压、内分泌失调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同时,当前城市的生活节奏使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目前我国至少有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表明我国13亿人口中至少有10亿人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这是相当严峻的社会问题。但如果能坚持每年进行和自身需求及体质相适应的森林康养,人体免疫力将得到较大提升,亚健康状态也将得到减轻,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森林康养能充分运用森林中的各种因素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患有循环、神经、血液、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和康复作用。

1962年德国科学家就发现人体在自然环境中会自觉调整平衡神经,他们认为清新的空气以及树木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肺部炎症、食道炎症、肺结核等疾病疗效显著。

2005年9月,日本在长野县饭山市对在东京工作的37岁-55岁男性公司职员进行了一次森林康养实验,发现进行森林康养之后,可以显著提高人体血液中自然杀伤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癌蛋白的数量,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

 


(三)森林康养能调节心理,减缓或消除精神疾病。目前,我国精神类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严重精神病患者超过1600万人,精神类疾病成为全社会的“头号杀手”。之所以出现如此严峻的精神问题,根源之一就是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不幸事件太多,人们受到的打击太大。而森林康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放松人们的心情,让人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妙。人们在森林中游憩,普遍感到舒适、安逸、情绪稳定,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放松,全身得到良好的调节。长期生活在紧张环境中的游人可通过森林疗养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恢复。个别因环境紧张或者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通过森林的疗养功能调节后甚至不治而愈。森林康养对初期的精神病患者来说效果尤其明显。

 


三、我国如何更好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一)部门联动,协调发展。森林康养不但需要林业部门的努力,也需要与之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例如,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和培训合格的森林疗养师均需要卫计部门的参与;林业部门可以和卫计部门共同合作,把森林康养师列为国家职业医师的范畴,并在争取把森林康养纳入大健康产业的整体布局上相互支持。如果不能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就会受阻。为协调部门利益,日本林野厅成立了森林康养协会,韩国山林厅在体制内设有联合工作办公室,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建议打破部门界限,设立协调机构,并在养老、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政策,形成合力,促进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二)规划先行,规范发展。为避免因产业前期缺乏规划、目标和方向,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最终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全国的森林康养产业有明确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的总体规划。我国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对全国范围的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并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考虑规划区划的合理布局,以及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前提下,选择有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开展试点示范,总结软硬件支持、森林康养基地评级和分类等行业标准,使森林康养产业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试点示范,引领发展。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业的平台和载体。建议在全国选取一批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区林场开展试点示范,分阶段、分区域建设一批符合标准、定位精准的森林康养基地,开发一批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创造一批独具风格的森林康养产品,增加游客参与森林康养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游客体验的愉悦感和满意度,并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试点的经验做法,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引导带动其他森林康养基地的规范发展。

 


(四)政府保障,支撑发展。应尽早出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是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可安排一定额度的优惠低息贷款、提供担保贷款、协调金融机构简化贷款程序及采取PPP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二是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对有发展前景的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同时还要对享受扶持资金的基地或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考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须退还全部或部分扶持资金,确保扶持资金能发挥作用。

三是要建立有益各方的合作机制和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清晰的康养基地产权制度,使各方有稳定的收益预期,有恒产者有恒心。

 


(五)加强培训,高质发展。森林康养师或数量讲解员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森林康养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森林康养的效果及民众对森林康养的认可程度。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建立健全的森林疗养服务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和培训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

一是通过实行森林康养从业资格考试选拔森林康养专业人才,根据测试结果,通过最高级的考试者,可获得森林康养师或森林康养指导师的从业资格;通过二级资格考试者可从事森林康养向导工作。

二是可以加强培训工作,培训森林康养师、心理咨询师、瑜伽教练等个人健身顾问,他们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在森林中开展相关业务;同时可以培训熟悉当地道路、了解当地森林环境的村民,他们通过考核后能成为森林讲解员或向导。

 


(六)做好宣传,促进发展。不少人对森林康养及其功效并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森林康养知识,使公众对森林康养有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具体可以通过开展森林体验活动,例如,举办森林旅游节等活动,使公众感受到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发现森林之美,从而提高公众对森林康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运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对森林康养知识进行介绍和宣传,例如,建立专门的森林康养网站,各级林业部门的官方网站也应积极宣传森林康养信息,并充分展示当地丰富的森林康养资源,提高森林康养和当地森林康养基地、项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总之,森林康养是一项新兴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凝神聚气,努力推进这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内容来源:《中国林业》,2017年第15期(8月上旬)第12-15页,原标题:“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中国当如何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