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罗宋汤的味道 2017-12-11

范蠡:“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自号“鸱夷子皮”,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富有远见卓识,惯于世海弄险,扶助越王勾践忍辱复国,创造“卧薪尝胆”之神话,此后携美女西施飘然隐去,泛舟江湖,再造商海奇迹,成为富甲天下的“陶朱公”;偶有著述,时发妙语,著有《范蠡》两篇,可惜不传;被后人尊为“南阳五圣”第二: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皆为历代稀世之明珠。

范蠡的始祖,乃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范武子,武子当年悠游宦海,屡挫强敌,修订法度,史称“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尽管远祖如此辉煌,范蠡的身世却堪称黯淡,他生于布衣之家,长于垄亩之间,饱尝谋生之艰与世道之险,虽然满腹经纶,胸藏峰棱,智识超群,颇有圣人之姿,因为身世微贱,一直寂寂无名,只能委身草野,狂放不羁,倜傥不群,成为乡人眼里的一个狷介狂人。《越绝书·卷七》载:范蠡“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披发佯狂,不与于世。”

追忆往昔,范蠡之所以名震后世,端赖当初的伯乐文种先生青睐。文种是巴州白沙(今重庆白沙镇)人,幼有大志,颇富韬略,范蠡落拓乡间时,他已是宛县(今南阳宛城区)县令,其为政秘籍是“六无”:“利之无害,成之无败,生之无杀,与之无夺,乐之无苦,喜之无怒。”他听说城南三户里范公村的范蠡怀拥奇才,奇崛傲世,便前往登门拜访,岂料却吃了闭门羹;第二天他又来了,范家柴扉依旧紧闭;第三天,文种又来了,两扇柴门依然关着,中间还横了一节树枝当“锁”,只听得院内树上的麻雀喳喳乱叫。他对范家邻居说:“请告诉老范,我会天天来,直到见到他为止!”范蠡闻言,大为感动,立刻开门迎客,两人把酒言欢,从此成为尘世知音。这个“文种三请范蠡”故事,于史虽无据,于世却有情,后来两人一起投奔越王勾践,辅佐勾践成就了王霸之业。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崩逝,国家政局陷入动荡。允常是越国霸业的开创者,在位期间与吴王阖闾龙争虎斗,角逐霸权,两国结成世仇。他遽然辞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机起兵伐越,勾践被迫率兵抵御,双方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市西)展开激战,史称“槜李之战”。或许是因为乘人之危,皇天不佑,吴王阖闾气势汹汹而来,却遭遇惨败,自己也丢了性命。阖闾临死,叮嘱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继位,发誓为老父报仇雪恨。

公元前494年,勾践探知夫差日夜练兵,锻造武器,意欲吞灭越国,就想来个先发制人,“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一举歼灭吴军,遭到范蠡反对,他说:“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未,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范蠡将“战”与“德”相连,其实是在讨论战争之正义与否,不义之战,遑论胜利耶?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只是泛泛而论,义与不义,谁能说得清?勾践拒绝范蠡之议,坚持出兵伐吴,吴王夫差闻讯,“悉发精兵击越”,双方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之洞庭山)决战,史称“夫椒之战”,勾践遭遇惨败,尸横遍野,仅剩5000余人,仓皇逃入会嵇山中,“吴王追而围之”,勾践全军覆灭、国破身亡的命运,就在眼前!

走投无路的勾践,遥望着会嵇山之香炉峰,痛感生无可恋,他喘息着对范蠡说:“当初愧不听先生之言,以致遭此惨败,如今咋整啊?”范蠡透过渺渺峰巅,似乎望见了云空中一只孤鹤,在乌云中缓缓飞翔,瞬间顿悟:“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他说,功德圆满者,效法天道,盈而不溢;扶危立倾者,崇尚谦卑,躬身事人;理顺事理者,遵循世道,因地制宜。他要勾践奉上重金厚礼,以打动夫差,实在不行,就卖身与他,为奴为仆,先苟活性命再说吧!当然,还有一句话,范蠡没说出口: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嘛!

公元前492年,勾践拜范蠡为上大夫,两人辞别众臣,前往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市),为吴王夫差当奴仆,文种则留守越国都城会嵇(今浙江绍兴),主持国政。此前,勾践欲带文种随行,范蠡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国语·越语下》)。去国之际,勾践痛哭流涕,众臣唏嘘不止。到了吴宫,夫差让两人住进老爹阖闾大墓旁边一间石屋。这里是吴王的马圈。勾践实际上就是马夫,负责饲养吴王的御马。石屋里潮湿阴暗,霉迹斑斑,饥鼠绕床;屋外杂草丛生,百虫奔窜,驴鸣马嘶。漫漫长夜,漆黑如墨,范蠡鼓励勾践:“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日夜轮转。江山陆沉。两人铡草,筛草,拌料,喂马,清理马圈,洗涤马槽,每当夫差乘车出行,勾践必须在车驾两厢奔跑,照料几匹膘肥体壮的御马,呵斥,唾骂,凌辱,一如家常便饭。漫漫三年光阴,犹如抻长千载之瀑布,冲撞折磨着二人的神经。《吴越春秋·卷四》载:吴王夫差令人劝说范蠡,请他离开勾践,到吴国高就,并许以高官厚禄,范蠡说:“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其实,勾践、范蠡君臣来到吴宫为奴,换得吴国退兵,越国社稷存续,苟延残喘,至于期满能够否顺利归国,只有天晓得。吴国大军压境之际,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媾和”,跪求吴王“高抬贵手”,留一条生路,“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夫差心有不忍,正要应允,遭到大臣伍子胥强烈反对,他说,越国是老天爷赐给吴国的礼物,不乘机取之才是傻瓜呢!勾践闻讯,欲孤注一掷,“触战以死”,文种说,吴国太宰伯嚭乃贪墨之徒,“可诱以利”,于是带了财货宝器美女,偷偷送到伯嚭府上,伯嚭先生喜滋滋收下,便带着文种来见吴王,二人一唱一和,连番忽悠,吴王接受“媾和之议”,伍子胥又出来反对:“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夫差置之不理。此后,伯嚭屡进谗言,称伍子胥心怀怨望,意欲谋反,昏庸的夫差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之剑”,令其自尽,将绝之际,伍子胥愧恨交加,对门客发誓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忠心耿耿的伍子胥之惨死,与心怀复国大志的勾践之苟活,如两道“无影神剑”,直指吴王夫差的脑门儿,其覆灭命运,就此注定。三年之后,勾践归国,演绎“卧薪尝胆”之神剧,范蠡与文种呕心沥血,制定兴越灭吴“七术”,极尽机谋与权诈,其中最致命的一条,就是“美人计”,向吴王赠送一对绝世姊妹花——西施与郑旦,使之贪恋美色,荒废政事。至此,西施浮出江湖,走入吴王宫殿,为实施“兴越灭吴”之大计,而奋勇献身。

为了实施“美人计”,范蠡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遴选天下美女,组成“蚀骨红粉团”;第二步,对红粉团实行“魔鬼训练”,授以礼仪,习以歌舞,辅以“房中之术”,务求妖媚蚀骨。为了寻找绝世美女,范蠡跋山涉水,走遍全国,明察暗访,千挑万选,寻得八名姿态婀娜娇不胜衣的江南美女,其中来自浙江绍兴诸暨苎萝山浣纱溪畔的一对姊妹花——西施与郑旦,最为耀眼。

西施,亦称西子,本名施夷光,传说春秋末期生于诸暨苎萝山下的苎萝村,其父卖柴,其母浣纱,因家住村西,故称“西施”。她天生丽质,貌若天仙,增之半分则嫌腴,减之半分则嫌瘦,因为常在村西那条小溪中浣纱,故称浣纱溪,溪中鱼儿一见她来,为其美貌所惊,纷纷下沉,故有“沉鱼”之说。那天,范蠡来到浣纱溪旁,觑见西施正在溪边浣纱,水光潋滟,山色空濛,西施面如春月,肤如凝脂,裙裾随风飞扬,长发缭绕春情……范蠡一瞬间看得呆了,惊为天下第一美女。郑旦与西施同村,身姿轻盈,性情刚烈,柔情似水,貌若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两人同时入选“蚀骨红粉团”,经过三年刻苦练习,犹如两支“蚀骨利剑”,被送入吴王宫中,以自己的如花笑靥、如荑娇躯,来承受社稷存亡之重负、国家危亡之倾颓,吁!当八个绝色美女被送上吴王夫差的御榻时,范蠡心头滴沥的,究竟是滴滴鲜血,还是滔滔悲酸?

史载,吴王夫差一见西施与郑旦,立刻惊得神魂颠倒,将西施安置于姑苏台,把郑旦安置于吴宫。姑苏台亦称姑胥台,位于苏州城外西南之姑苏山上,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台上筑有规模宏大的馆娃宫、响屐廊、浣花池、琴台、灵馆、吴王井等,四周百花环绕,百鸟啾啾。西施在这里与吴王夫差缠绵悱恻,花天酒地,逍遥享乐,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之句,歌咏的就是这件事,吴王只嫌良宵短暂,欢乐无尽,“东方渐高奈乐何!”

姑苏台上,夫差与西施整日缠在一起;吴王宫里,郑旦被晾在了一边。她郁郁不得志,心神憔悴,很快便香消玉损了,夫差为之悲哀洒泪,葬于台州黄茅山。郑旦之死,堪称“为国捐躯”,有人说她的早逝是因为“妒西施之宠”,显然属于无稽之谈也。

如果说,范蠡指望西施灭掉夫差,倾覆吴国,也就错得南辕北辙了。战败之后,越国犹如滚石跌落谷底,要想复兴,必须慎之又慎。他辅佐勾践,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其一,夯实基础,繁荣经济,实行“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与“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平粜各物”,顺应天时播五谷,丰衣足食节民力。其二,施行善政,稳定社会,凡民之所好,大力推广;民之所恶,坚决去之。有人生病,登门慰问;有人去世,帮办丧事;对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一律免除徭役。其三,重建都城,维国之本,范蠡主持重建了两座“迷彩之城”,一座小城如丘山,喻越人志不在高;一座大城留残缺,面向吴国不筑墙,喻不设防也,以此迷惑夫差,弛其心志。其四,不懈强军,增强战力,他说,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他悄悄组建了一支敢死队,以为将来灭吴先锋……

公元前476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古黄池遗址位于河南封丘县城南,“黄池之会”是春秋末年重大历史事件。当时,吴王夫差所向披靡,西破楚,北败徐、齐、鲁,成为东南一霸,决意进军西北,与晋定公姬午约会于黄池。《国语·吴语》载,吴军“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正当吴王踌躇满志、登高一呼之际,越国军队倾巢而出,向吴国发动突袭,“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一举击溃吴国守军,诛杀吴太子,吴王闻讯,下令封锁消息,坚持完成与中原诸侯的歃血盟誓仪式,一边派人向越王勾践求和。四年之后,越国再次伐吴,吴军崩溃惨败,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派大夫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求越王仿照当初“会嵇赦勾践”故事,放一条生路,勾践心怀凄恻,范蠡凛然说道:“会嵇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勾践还在磨叽,范蠡已经下令击鼓进兵,公孙雄大哭而去,勾践心有不忍,派人对夫差说:我会妥善安置,令百家供养大王。夫差长叹一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临终之际,他恍然想起当年伍子胥的警告,以及自己对伍子胥的残杀,愧悔无极,乃蒙面而死:“吾无面以见子胥也!”

当初,吴王夫差握有改写历史之千载良机,却因为心怀悲悯,拒绝伍子胥劝谏,留下后患,致身死国灭;越王勾践同样心怀悲悯,只是听取范蠡之言,斩草除根,终于成就霸业。是非成败转头空,毕竟成败是曾经。古今之鉴,令人心神动荡矣;更加令人心神动荡的,却是范蠡功成身退的选择。

那时候,勾践平定吴国,一统江南,越兵横行天下,“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正当勾践志得意满、雄霸诸侯之际,却猛然发现,范蠡已经消失了。他像一片江上白云,飘然而去,并给曾经的同事文种写了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以共乐。子何不去?”字里行间,斑斑如血。成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由此而来也。范蠡深知,自己功高震主,智多惑主,能助其削平万里江山,却不能助其消灭万千烦恼,因为,君王烦恼之根源,就是臣下智慧弥天、雄才超群啊!远离之,高飞之,高蹈尘海,卓然不群,悠游江湖,且乐人生,岂不快哉!可是,文种参不透其中奥秘,流连于高官厚禄,迷离于滚滚红尘,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终日郁郁,终于病倒了,只得称病不朝。有人进谗言说,范蠡跑了,文种心怀叵测,或将作乱,勾践听罢,恍惚一瞬,犹豫片刻,一咬牙,一跺脚,赐文种一把“属镂之剑”,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这位功勋赫赫的老臣文种先生,仰天长叹,泪如雨下,挥剑自杀,享年63岁。文种死后,其子文伯孟带着老母和家眷沿江而上,回到巴州白沙老家,将息度日,后因范蠡资助而成为富商巨贾,后人称之为“何伯子”。

就在勾践霸业告成,大摆酒宴的那个夜晚,范蠡悄悄携了西施,浴着月色,悄然而去,坐上一叶小舟,婉转穿过护城河,直向太湖而去。临行之前,他留书辞别勾践:“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嵇,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已雪耻,臣请从会嵇之诛。”勾践回复说:“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勾践杀机毕露,范蠡淡然以对:“君行令,臣行意。”而此时,他与西施,早已抵达太湖之畔,在太湖之北的五里湖边,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为了躲避勾践的追杀,范蠡化名“鸱夷子皮”。“鸱夷子皮”是古代牛皮酒器,用以名之,喻“酒囊饭袋”之意也。迷惑,调侃,自嘲,不屑,尽在其中矣!此后,他与西施驿动三迁,“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太平广记·神仙传》),最后定居西湖之畔,饱览旖旎风光,西湖从此有了“西子湖”之美誉。李商隐诗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抒发了岁月红颜易老、江湖天地永存之叹,令人唏嘘之余,不免莞尔一笑。有时候,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诗情逸飞,不免追忆往昔。齐国岁月,两人结庐海边,戮力耕作,捕渔晒盐,累积万贯家产,仗义疏财,造福乡梓,广受称颂,齐王拜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累积千金,对一介布衣而言,已至极致。久受尊名,恐非吉兆。”再次急流勇退,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迁居至陶邑(今菏泽定陶区)。这里风光霁月,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号称“天下之中”,商贾云集,范蠡在此重操旧业,商海弄潮,寥寥数年,又成巨富,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曰:“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信哉斯言!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浓墨重彩抒写范蠡故事,赞曰:“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三国学人刘邵《人物志》品评范蠡,说他“思通道化,策谋奇妙”,实乃道术中之神人也!至于范蠡与西施的浪漫故事,因为传说色彩颇浓,众说虽纷纭,于史却无据;然而,拥有如此迷离旖旎之传说,已足以令无数后之来者艳羡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