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

 于晓娟的书屋 2017-12-11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于晓娟

 

本人从事小学班主任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潜心研究探索,自觉长进不少,却无多少建树;虽然有一些随想,但终归是一己之见。教学中经常面临一些问题或困惑,有时不得其解,既缺少资料可以查证,也无学者指点迷津;既缺乏先进理念对教学实践的支撑,也缺少相应案例对有关问题的解析。多种原因的制约,使自己总有突破不了的瓶颈,因此,自

己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当然也达不到一日羽化,破茧成蝶。

在这个寒假里,读了《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我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丛书之“小学语文”部分,自觉体会不少,收获很大,而引发的感触和思考也很多,主要有如下体会:

一是对《课标》有了更为系统的理解。以前自己对课程理念认识不够到位,教学原则墨守成规,教学方法也未与时俱进,对课标目标、内容缺少整体的关注,也不注意阶段上的联系,教学中虽然也联系课标,但仅仅是大体上的遵循,并无准确的把握,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有或深或浅的现象,教学方法上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通过读了这本书,对课标理念上、目标上、量度上、方法上、学段的联系上都有了比较清晰、到位的理解和体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关注课标、课堂、学生等方面的有机统一,达到教有所依,学有目标,准确定位,循序渐进。

二是对教材有了更多的感悟。以前用教材,往往只看到了本学段的任务和要求,忽视了学段间的联系和递进,缺乏大语文的观念。只是做到了“教教材”,而没有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缺少加工、设计,忽视了课标的动态性和生长性,没有把“文本课程”上升到“体验课程”。这本书的学习,使我开阔了视眼,有可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看待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三是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构想。《课程标准导读与教学实施》中体现出的新颖的理念、看待课程的观念、看待教材的角度、解读课文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手段、引领探究的技巧,让我感受到了课程的人文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些对我今后充分感知课文、优化课堂结构、选择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启发和重要的意义。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活动,让我开阔了视眼,更新了观念,分享了经验,获得了教学设计的灵感和可待发展的空间,让我在很大程度上走出了困境,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探索教学艺术,在课改中收获,在课改中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